返回93、粮食(第2/3页)  三国之霸王孙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着张辽离去的背影,孙策想了想,也是时候扩充一下骑兵部队了。反正刘表还留下了不少战马,怎么着也能再搞出个几千人的骑兵。

    骑兵还是太少了,孙策手中的骑兵全部加在一起,也才堪堪数千罢了。这点骑兵在南方也就罢了,到了北方只有被碾压的份儿。

    却说孙策这里因为得了上千万石粮食,而高高兴兴。

    可官渡的曹操,却正在为了粮食而发愁。

    袁曹两家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绍连攻数月,却不得寸进。曹操守在官渡,顽强的很,虽然兵力不如袁绍,却要比河北军精锐几分,倒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然而,袁绍据四州之地,是不缺粮食的。审配坐镇邺城,正是为督运粮草。从邺城出发,前往官渡的粮车,可谓是连绵不断,络绎不绝。

    而曹操可就惨了。

    相比于河北,中原虽地广,却残破不堪。中原人口虽多,却流民遍地。富庶之地饱受兵祸荼毒,黄巾军、山中盗匪、诸侯混战,无一不让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变得破败。

    尤其是徐州和司隶,常常有一县之地,十室九空,白骨露于荒野,千里无鸡鸣狗吠,观之让人心塞。

    好在曹操的屯田搞得不错,又接收了青州黄巾,使得起码能够供养得起军队。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称赞曹操好一个枭雄。

    如此不堪的环境之下,竟然还能够与袁绍打的僵持,确实让人佩服。

    如今八月份,正是炎热的时候。

    从北到南,自辽东到交州,都是一样的天气。如此天气下打仗,也真是个苦差事。阳光曝晒之下,本就大汗淋漓。身上的甲胄更像是个闷罐子一样,把人套在其中。不论是皮甲还是铁甲,都更添几分闷热,让士卒军将们,无不怨声载道。

    这般酷暑之下,连一丝风也没有,营寨里的旗帜,软趴趴的耷拉着,根本飘不起来。

    士卒们纷纷寻找着阴凉点的地方,坐在那里不想动弹。

    大战之地,广阔无边,为了方便交战,这左近的树木森林早就被砍得精光。若说阴凉地,也就是寨墙下能够稍稍遮挡几分骄阳。

    曹操披甲扶剑,巡视军营,心中也是惴惴不安。

    虽说他在军中威望无与伦比,可是士卒若是连一口饱饭也吃不上,威望也不过是虚的。这年头,什么精神信仰都是假的,吃得饱肚子才是真理!

    酷暑之下,袁绍这边还要好一些,毕竟挨着黄河,士卒也能填饱肚子。

    可曹操这边,眼看就要粮尽。即使曹操这巧妇,也是难为无米之炊啊!

    踌躇之中,曹操甚至想要放弃官渡,退回许昌。可若是放弃了官渡,自此往许都而去,一马平川,骑兵奔袭数日可至,哪里还有险可守。

    更何况,曹操还刚刚收到消息,前不久自己的堂弟曹洪还刚刚和孙策手下大将甘宁在新野干了一场仗。

    干了也就干了,可曹洪这厮还大败而回,损兵折将。

    以曹操估计,若是他敢放弃官渡,南逃许都,那么他不仅得要防备袁绍,更得担心孙策从背后捅他刀子。

    一想到这里,曹操对曹洪也是有些暗暗恼怒。

    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嘛!

    迟疑不能决断,曹操便写了一封信,派遣使者赶赴许都询问荀彧。

    荀彧的回复很简单,也很快。

    信中是这样说的:“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吼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