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8章 外一则(平王府隐事/傻人的幸福)(第1/5页)  一品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月到中秋分外明。

    要赏月的不止是大户人家,普通百姓也能置办几个月饼,泡一壶清茶,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巴掌见方的小院子里,仰头看一眼月亮,也是种幸福。

    踉踉跄跄的回来,还没拍响门环,相伴多年的媳妇就听着脚步声,迎出来扶,“怎吃这许多酒?爹也是的,哪有这样灌女婿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也不保重些身子。”

    话里虽带着嗔意,却有股隐藏的欢喜。肯灌女婿的老丈人,多半心里还是很待见的。

    阿顺笑着把胳膊搭在媳妇肩上,凑近了伸出三根手指头低笑,“又是足足三十斤,你爹能不灌我么?”

    这话旁人不懂,可媳妇却是一听就明白的。

    她们老家风俗,年节时若是哪家女婿能提回十斤大鱼,十斤猪肉加十斤好米,那就是足可夸耀乡邻的一件盛事。

    奈何前二十多年,他们一次也没做到过,也足足被爹说了二十多年。

    “要是你们哪年也能拎个三十斤回来,而不是上老子这里打秋风,估计太阳也能打西边出来了。”

    ……

    彼时的夫妻俩,只能相顾无言,赧然低头。

    他们两口子都是老实人,嘴笨,连句给自己找台阶的话都不会说。只能拼命帮家里洗被修瓦,挑水劈柴,什么活重,什么活累他们就抢着干,让心里能好受点。

    可这样能让心里好受的机会,也是不多的。

    那时,他们都是一户官宦人家的粗使奴仆,出门一趟不容易。

    阿顺是家生子,和爹娘一起跟着夫人陪嫁来的,媳妇是打小卖到这家来的丫头。全是粗粗笨笨的人,既不会讨好卖乖,也不会巴结奉承,一直拖到二十多岁。老爹才拿着好不容易凑出的半吊钱,央了府中管事,替儿子择了这媳妇。

    媳妇虽不灵巧俊俏,但心眼实在。成婚之后,阿顺很满意,有了儿女后,就更满意了。

    可几张小嘴带来的不仅是欢笑,也有下得更快的米缸,和更艰难的生计。

    每月就那几个钱,本就过得紧巴巴的,有时领头的小管事还要敲敲竹杠,日子就更难了。

    爹娘渐渐老了,府里革了他们的差使。也不管养老。全家老小七口人的生计,全落在阿顺和媳妇身上。

    可他们再怎么拼了命的做,又怎么可能攒得出钱来?

    不得已,阿顺只能求到岳家。

    按理说,媳妇给卖出来。与娘家就没了干系。可媳妇娘家离得近,没出嫁的那十几年间,每月攒下来的月钱,都送回去帮扶娘家了。虽然不多,但经年累月,也是笔不小的贴补,再加上她的卖身钱。岳家不仅渡过了最初的难关,还在战乱中置下几亩薄田,家里的日子比他们还是好过多了。

    所以阿顺最初找回来时,岳父二话没说,该帮就帮了。

    可再怎样的恩情,也经不起隔三岔五的讨还。不上一年。岳父嘴上的闲话就渐渐多了起来,又过一年,就得低声下气,看人冷眼了。

    为了这事,媳妇背地里不知哭过多少回。

    如果把她的卖身银子。还有那些年的月钱加起来,也是笔很不小的数字了。头一回被逼得狠了,跟爹说出这话时,老丈人的脸色还有些愧疚。

    可说得多了,老丈人反倒发起火来,“老子生你养你一场,你就不兴孝敬的?”

    再往后……

    唉,不提也罢。

    等到娘终于咽气的那一天,阿顺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会难过了,反而感觉松了口气。少了张嘴,尤其还要吃药的嘴,日子可不省力多了?

    可转头,他就狠狠的抽了自己一耳光,趴在娘的床前放声大哭。

    他得是多没用,才能生起这样大逆不道的念头?娘养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