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七章 伪军战术(第2/3页)  中外英雄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滨海!”李竹如一甩头说,“你就准备去吧!”

    肖华噗哧笑了。

    继而,他又朝着李竹如的胸脯子捣了一拳:“瞧你说得这个把握劲儿,就象这件事由你作主一样!”

    “揣摸的嘛!”

    “你真是个‘揣摸秘书长,整天价瞎胡揣摸,有根据吗?”

    “当然有喽!”

    “是什么?”

    “第一个根据是,我们的地下工作的同志曾送来情报,说敌人要来滨海地区,第二个根据是,侦察员刚才又来报告说,日伪军的‘扫荡队’已经出发,奔滨海的方向来了。……”

    “这个还用你说!谁不知道?”肖华说,“这些‘根据’,只能说明敌人已出动,它并不能说一定是向这里来的!”李竹如秘书长为了加强自己这话的说服力,稍一停顿又接上说,“前些天,咱们哪天不是领着敌人进行武装大游行?不也来个‘翻边战术’吗?”

    肖华说的倒是事实。敌人见天拂晓出巢,黄昏钻窝,象瞎子摸鱼似的,在人民战争的**大海中“扫荡”八路军,攻打山东军区和一一五师总部。

    可是,甭说消灭八路军,消灭山东军区了,连个民兵也没捉到,那么说,他们见天出来到处乱窜,就什么也见不到,哈也碰不上吗?当然不是,什么地雷呀,冷枪呀,还有那些猛孤丁地落在他们脑瓜子上的棍棒、镢头、铡刀片儿呀,哪一天碰不见?又何止是一次两次?再说他们天天都能见到的,最多的莫过于“黑榜”了。“黑耪”是个什么?

    所谓“黑榜”,就是伪军们的罪行录。

    在那“黑榜”上,写着伪军们的名字,每个名字下头,分別点着多少不等的黑点儿。做坏事多的伪军,黑点儿就多,做坏事少的伪军,黑点儿就少。在每张“黑榜”的末尾,还有这么个简要的说明:“超过三个黑点者,要受到惩罚!”

    这些“黑榜”,有的是八路军敌工队、武工队、游击队贴的,有的是青救会、妇救会或民兵、儿童团等抗日群众组织贴的,有的贴在村口的墙上,有的贴在路边的树上,还有的贴在据点的大门上。

    “黑榜”,对分化瓦解敌人作用很大。

    有的伪军见自己名下够了三个黑点儿,一出据点窝门就提心吊胆,生怕八路军惩罚他,闻到枪声,心无斗志,争先逃命。有的伪军见自己名下已经有两个黑点儿了,再做坏事时就心惊胆战,生怕八路军再给他加上一个黑点儿,使自己变成惩罚对象。

    另外,不够三个黑点儿的伪军们,一到打仗时,大都怕受连累,谁也不愿跟超过三个黑点儿的在一堆子。

    这么一来,夹着尾巴威风扫地的伪军们,每次出来“扫荡”,真是草木皆兵。他们望见庄稼一摇晃,就疑为那里有伏兵,吓得惊慌失措。

    有时看到有个烟筒冒烟,也神经质地为那里有个地雷快要炸了,就连这一座座的村庄,在伪军的心目中,也变成了一座座行将爆发的火山。甚至连漫洼地里的石块,也怀疑是随时会飞的石雷,砸向他们的脑袋!

    这种精神状态,怎能打仗呢?所以,他们一出来扫荡就嘴里喊的是捉拿八路军,可心里又怕真的碰上八路军。那又怎么办哩?他们从多次的教训中,发明创造了一套古今战史上不曾有过的新战术——未进庄,先放枪,八路走了再进庄。

    这战术,真高明!既应付了上司,又保全了性命。

    伪军有了新战术,我们八路军当然也得用个新战术来对付他们。八路军的新战术是:对汉奸和伪军中特別坏的家伙不投降的,进行有力的打击,对一般伪军,不轻易杀他们。

    “这第三个根据么,”李竹如说。

    “哈!你的根据可真多呀!”肖华笑着说,“说吧!我就豁上个耳朵磨出了老茧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