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6章(第3/6页)  欢喜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到底是过继出去的,贤姐儿也是正一品的侯爵夫人,大嫂算什么呢?就是翊哥儿,我看他也不敢大庭广众下叫一声娘,便是他叫了,我那大嫂也不敢答应。翊哥儿孝顺,大家住的近些。亏得她有脸在‘玉’姐儿面前摆婆婆的谱,不过是个五品宜人,过个寿日还得叫侯爵夫人亲自给她张罗,满城没有不笑话的!只她不自知罢了!没的丢人现眼!”长‘女’嫁的是娘家内侄李翊,李翊颇有才干,族长家无嗣,为爵位计,过继了李翊为嗣。故此,李翊袭了永安侯的爵位,长‘女’自然是侯爵夫人。正经的公婆是仙逝的老侯爷与老夫人,哪里轮得上先时父母。偏生李翊是个孝顺的,在把侯府旁边的宅子买下,接了生身父母居住,对生身父母颇是孝顺照顾。夏太太的大嫂李大太太生来最是个刁钻的,明明儿子早过继了出去,两相无干的,偏生李大太太脸大,仍是以永安侯母亲自居,非但常在永安侯面前摆母亲的谱,连带着侯府的家事都要‘插’一手,可见其霸道无理!更不必提永安侯夫人了,明明正经婆婆早已驾鹤西去,因李大太太难缠至极,永安侯是个孝顺的,故而,这些年永安侯夫人都要在李大太太跟前立媳‘妇’的规矩,种种憋屈,就不用提了。

    这些事,这些话,没人敢当着夏太太跟前提,可夏太太有什么不知道的,心下已是厌极了娘家大嫂。偏生又担心闺‘女’受那恶‘妇’刁难,于是还得好生好气的给那恶‘妇’准备寿礼,心下的不痛快可想而知。

    李嬷嬷劝道,“满城人谁不说大舅太太糊涂,太太若计较这个,可是有生不完的气了。太太就放心吧,有大舅老爷瞧着,咱们大姑娘这般贤惠,不说别人,侯爷就得念着大姑娘的好。”

    夏太太沉沉的叹口气,“我也就是看着大哥和翊哥儿的面子罢了。”

    李嬷嬷开解了主母几句,见主母颜‘色’转好,方送燕窝去了。

    倒是夏少卿早在衙‘门’得知了榜单,见族侄榜上有名,很是欢喜,回家还念叨了几句,夏太太心不在焉的听了。夏少卿笑着吩咐丫环,“把我存的好酒送两坛子给文哥儿,跟文哥儿说,他这两日定是忙的,待闲了过来一趟,我们爷俩也好生说说话。”

    丫环领命去了,夏太太嗔道,“看你这高兴的。”

    夏少卿笑,“家族兴旺,便是大喜事。小时候我跟文哥儿他爹还是同窗,可惜陶哥儿不是念书的材料,虽早补了差使,到底不如正经进士出身硬气哪。”夏陶,夏少卿的长子。

    夏太太不以为然,道,“三年就三百个进士,也不是个个就有出息。陶哥儿只是不善念书罢了,长子守在身边,你有个事也有个帮衬的,何其安心。如今倒嫌儿子念书不好了。”

    夏少卿正‘色’道,“我自己的儿子,我怎会嫌他?咱们说这话,你别不爱听,这以后都在朝廷做官,正经的族兄弟,难道陶哥儿就不要个帮衬的了?很该多亲近才是。”

    夏太太此方笑了,道,“我能不知这个理。文哥儿哪次上‘门’儿,咱们也没慢怠过他,就是他媳‘妇’,我瞧着也好。他这有了出息,咱们一样替他高兴,哪里还要你单说。就让陶哥儿送酒过去,兄弟间也亲近亲近,如何?”

    夏少卿笑,“很是。”

    “很是什么?也就你们男人走礼,顾前不顾后的,哪有只送酒的,再挑几件鲜亮的料子,是给他媳‘妇’的。文哥儿在帝都这些日子,还不都是他媳‘妇’打点琐事。他那小媳‘妇’,别看年纪不大,一瞧就知是能干的,旺家。”夏太太说着,命丫环添了几样绸缎,令人传话叫长子过来。夏少卿亲自跟夏陶说了,夏陶便领了父命去送东西,不巧夏文几人出去与人吃酒并不在家,梨子陪着说了几句话,夏陶便告辞回了家。

    夏陶回家同父亲道,“不巧文弟不在家,有同科相请,出‘门’了。说来还有件巧中又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