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第2/4页)  欢喜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赵长卿笑,“是啊。”

    夏‘玉’来菜园里拔葱,赵长卿笑,“要是爆葱香,不用整棵拔,掐叶子就好了,底下的根还能再接着长。”

    夏‘玉’不过十来岁,很有些天真稚气,一吐舌尖,庆幸道,“亏得赵姐姐提醒我,要不娘又得说我,娘说了我好几遭,我总是忘记。”俐落的掐了一把青葱叶子,打声招呼就跑去了厨房。

    夏文笑,“总是‘毛’‘毛’燥燥的。”

    “多可爱哪。”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天真快乐的童年的。

    夏太太备了五菜一汤,非要把赵长卿往主位上让,赵长卿笑,“论年纪论辈份,再也轮不到我坐。伯母要这样客气,以后我可不敢来了。”

    夏文道,“父亲坐主位。”请赵长卿坐了次首之位,笑,“就是些家常菜,不过做法跟边城怕是不大相同,味儿也不一样,你尝一尝。”

    夏文颇是殷勤,却也不会过分热情,很有分寸把握。大家说一些‘药’铺的趣事或是边城风土人情,用过饭后,喝过茶,天‘色’已晚,赵长卿起身告辞。

    夏太太笑,“天晚了,也不好多留你。待得了空,只管过来,我再做几样地道的蜀菜给你吃,包管你没吃过。”

    赵长卿笑,“好,我先谢伯母了。伯母不用送,我自己走就行了。”

    “这怎么成,到底有些晚了,叫阿文送你回去,这晚了外头也不一定叫得到车。”夏太太很是不放心赵长卿一个‘女’孩子走夜路。

    夏武已经提来灯笼,默不作声的递给他哥。

    夏‘玉’抱出件半旧的灰鼠小‘毛’披风,笑,“晚上天可冷了,这是我娘的衣裳,赵姐姐披着,不然冷风朔气的,着了凉就不好了。”

    赵长卿道谢接了。

    夏文也穿了件氅衣,提着灯笼送赵长卿回家,不禁说起自家事来,“刚来边城时极是狼狈,若不是有阿让一路帮忙,恐怕一家子能不能到边城都得两说。如今母亲‘操’劳家事,阿‘玉’也会学着帮忙,阿武与父亲帮着书铺子里抄书,一月也能挣得家用。自我到‘药’堂坐诊,家里日子宽裕许多。你身上这件衣裳还是我母亲旧时做的,乍一见,竟有些恍如隔世之感。”

    赵长卿温声道,“苦尽甘自来。”

    “有时想想,遭这一难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我族中有个祖父辈的长辈是御医致仕,我少时常去他那里,医术都是跟他学的。他过逝后,我一直放不下这些手艺。那会儿觉着考了个秀才就觉着很不了起了,被人捧得不知东西南北,坐在井里便自以为是绝世才子。阿武则是斗‘鸡’走狗在街上玩儿,阿‘玉’每天衣裳首饰的折腾,小小年纪就臭美的不行。父亲先时还有一房妾室,母亲每每为此不快,家里成日‘鸡’飞狗跳。”夏文声音温柔,“忽然间大难临头,先是父亲的妾室卷了家里钱财与小厮跑了。如今我看母亲每天‘操’劳,竟比原本富贵时脸上的笑容更多些,弟妹也格外懂事了。所以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赵长卿并未说话,夏文笑,“出来才知道天地宽广。如今钱财虽不丰,日子却是再没有过的痛快。”

    赵长卿笑,“那亏得不认得先前的你,我听说才子们都是用鼻孔看人的,是不是真的?”

    夏文哈哈大笑,“你少笑话我。我听阿诺说,阿白文采非凡,此次秋闱定有斩获的。他年纪轻轻,这才是当之不愧的少年才子。”

    赵长卿道,“你能少年时考中秀才,已是天资不凡。何况,阿白可没你的医术本领。”

    夏文刚要说什么,赵长卿猛得一拽他,“小心!怎么好端端得往柱子上走。”

    夏文自己也吓一跳,笑道,“给你夸得不好意思,一时没留意。”忙提着灯笼照路,“这一段不大好走。”

    赵长卿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