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崇祯的决断(第1/3页)  明末金手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说真的,实际上近几年,至少在换届以前,张弘斌沒有要打仗的意思。

    但是就算不在计划之中,真要打仗其实也沒什么人会介意。或许很多人都在想着,共和国什么时候可以统一华夏,哪怕不换届,哪怕只给他们五百精兵,他们都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好歹,在对方身上咬下一块肉,让共和国的领地在华夏的地界拓宽那么一个县或者一地都是好的。

    前线一直都有在二线城市寻找合适的地方进行战略储备,尤其是还有一年就要换届的情况下,宣战已经几乎等同于拉上了议程。一切不过是预先准备,毕竟新时代的战争模式,和大量的炮弹和子弹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者说,零伤亡的奇迹很多时候,就是靠炮弹和子弹堆积出來的,比如米国的传统作战模式。

    张弘斌却弹药么?五条弹药生产线姑且不说,超市里面还能够购买足够的弹药。再加上共和国的经济一直都是那么的繁荣昌盛,根本不必担心财政出现赤字的情况。不说国库充实,为了经济着想,一直维持在收支平衡,且略有盈余的程度,而且一直保持了下來。

    这也多亏了,这个时代的金融精英还是太少的关系,沒人用经济手段恶意捣乱,而本土经济学术发达,也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比较简单,或者常见的经济问題,故而许许多多刚刚出现苗头的情况,都会被立刻扼杀,这才保证了共和国金融的稳定。

    在二线城市准备物资,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西国正式对共和国宣战那段时候。那个时候本來已经订下了攻打河北的意思,却不想被大西国拖着不得不回头把它给灭了。

    如今,不过是把以前的准备给再次进行一次,因为地址什么的都已经选定,所以倒是省事了许多。

    在山西边境的战士,第一时间在这些据点拿出了弹药补给,第一时间在指挥官的带领下,开始跨越边境,针对大明帝国的边军进行袭击。犹豫大明帝国的通讯落后,使得这里的边防战士还并不懂得,大明和共和国已经正式宣战了的消息,所以镇守在这里的卢象昇,几乎是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得到了共和国越境犯边的消息。

    不得已,他只能选择放弃最先前阵地,然后借助一线阵地的缓冲,迅速组织人手在二三线对共和国的军队进行狙击。不管结果如何,把河北守住,哪怕能够留下大半领土,或者不让对方杀过北直隶,那就是大功一件。

    卢象昇带着本部人马,开始在河北进行抵抗。

    而同一时间,在北京周边一带,战争却是已经打响。

    崇祯的确是离开了,但是驻守在京城的禁卫军却是留了下來。他们必须要留下來,因为他们必须要为崇祯的撤离,留下足够的时间。为了这个目的,他们甚至要冒着献出生命的危险。

    他们沒有选择,禁卫军都是真正的帝**人,他们以效忠皇上为己任,是绝对的忠臣义士。或许,共和国的确是更加的繁华,更加的广阔,世界地位也更高一些,但是他们都是传统的大明子民,对这个已经存在近三百年的国度的认可,远远比只见了十來年的共和国要深得多。

    若非如此,他们也未必能够成为禁卫军将士。

    作为禁卫军,他们身上的装备还是很可观的,至少防弹衣那是必然的装备。崇祯或许沒办法制近代的步枪,但是防弹钢盔和防弹衣这种东西,还是想办法做了出來。这两个玩意可以在二百米内抵挡住子弹,不是大明的那种,而是共和国的那种,这个已经通过专门的测试。就算面对的是对方的机枪,只要一发子弹不是同时打在一个地方三次以上,只怕也沒办法对穿戴防弹装备的他们造成穿透伤害,不过子弹的冲力却是沒办法避免,第二发若是打在同一个地方,依然会让人觉得很痛,甚至很有可能肋骨什么的会因此骨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