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佛之七派(第1/2页)  杜家小娘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杜奶奶杜娘看着其中几人声泪俱下现身说法,对喜乐大师的崇拜更是如江水滔滔不绝。

    有故事下饭,山水寺的斋饭显得格外美味,甚至带着一点点神仙气儿,等着的人群把发下来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更是有不少人央了小师傅带了不少饭菜给没能够来的家人。

    午饭过后,杜小喜缩在杜娘怀里午睡,迷迷糊糊间被杜娘喊醒,才发现自己换了地方。

    空旷的土地,带着刚刚翻动过后泥土的味道,几百个人坐在蒲团上一脸虔诚的等待什么。

    法会的地点并不是在山水寺中,而是在山水寺后山喜乐大师选择清修的山谷。大家所在的地方正是山谷中一片刚刚收获不久的空地上。

    香客们以家庭为单位坐在一起,人群最前面的几排人明显穿着要富贵很多,甚至偶尔还能从缝隙中看到被层层叠叠的丫头包围的有钱人家的夫人小姐。

    大商朝民风开放,男女大防还没到只因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清白节操从此是路人的程度。大商朝北部多草原,东南多山地,西南则是大名鼎鼎的山中平原。什么样的山水,养什么样的人,三大地盘中唯有山中平原规矩多,其他地区颇似大唐。

    那些自诩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虽然不想和他们一群贩夫走卒、庄户人家坐在一起,可喜乐大师又不是多掏点香油钱就能见上一面的山水寺主持。这次不来,下次再找机会拜见喜乐大师还不知道是什么猴年马月。

    喜乐大师在众人的期盼中终于出现了。

    黑瘦的秃头和尚,贴着几块补丁的袈裟裹在干瘦的身体上,空荡荡的好像一阵风就能把人刮走。

    没有仙风道骨,没有佛光普照。

    杜小喜满脸黑线的看着依旧虔诚的杜奶奶和杜娘,以及遍地的信徒,感觉到上天森森的恶意。

    大师神马哒,不应该至少不比法海差吗?

    说好的金光闪闪的袈裟,眉发皆白,智慧无穷的大师呢?

    肿么是这形象?

    喜乐大师走到最前面的蒲团坐下,没有开场白,直接开始。

    “今日老衲为诸位施主解说‘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十二时辰谓之一日”

    之后的一个时辰里,喜乐大师一口气没停的解说二十四节气和农事的关系。在什么节气最好做什么,秋天早霜来了怎么赶霜,倒春寒的时候怎么防止庄稼被冻死,水稻生了什么虫子用那种草药杀虫。

    一个个带有科普性质的话题下来,除了前面几排的富贵人家听不懂,在座的庄户人家简直听的如痴如醉,只恨自己不会写字,否则一定把大师的话一字一句记下来当传家宝。

    感觉喜乐大师知道的好多!感觉喜乐大师比村子里的老把式还高大上!喜乐大师说的法子咱们一定要试一试!

    喜乐大师化身种植老达人,几句话的工夫就让庄户们信服不已。

    杜老爹腆着肚子艰难的盘腿坐在蒲团上,心里对喜乐大师的膜拜之情上升到顶点。听说喜乐大师昨日讲的是关于虫蛇之害怎么预防,怎么解救,回头他一定要找听过的人好好问一问,简直太有用了。

    大商朝的佛教盛行,僧人更是数不胜数。大商朝的僧人并不是传统上单一的弘扬佛法的僧人,而是包括众多流派。古佛派,医派,文艺派,农派,工派,商派甚至还有大商朝独有的官派。

    这些流派的人除了传统的古佛派,其他派系对佛法的理解可能还没某个一心向佛的老妇人深刻。但他们在民众的心目中绝对是仅次于皇族的存在。

    喜乐大师是多年前突然崛起的野和尚一枚。

    不过自从喜乐大师进入皇家的视线,七大派系一直宣称喜乐大师和他们同出一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