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节 卧看牵牛织女星(第1/3页)  南宋锦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乞巧节,可以说是女子们一年之中最期待、最欢喜的日子,而对于深宫女子,这一日尤为重要。

    对于宫女而言,这一日的经历,比起逢年过节在宫中经历热闹繁华的场面,更让人心心念念的向往。

    因为即便是逢年过节时候的笑语欢腾、锦绣盈眸,热闹始终都不是属于宫女自己的。上人们笑,她们便陪着笑,上人们喜,她们也随着喜。

    只有乞巧节这样的日子,她们可以为自己许下一个愿心。所有平日里必须掩饰的、深藏的、不能被人所知的小儿女的心意,这个晚上,都可以期许。

    宫中一时间格外热闹,宫女们的脸上,尤其是喜气洋溢。特别是那些刚进宫不久的年轻宫女,因为还没有那么事故的笑容与老成的举动,欢喜更是一目了然。

    算起来,这是端午节后,我在宫中过得第二个大日子。

    因为从未见过宫中的乞巧节是什么样子,所以心中亦有期盼。

    很快便有太后、皇上、皇后赏赐下来到各处的“摩侯罗”塑像,有泥塑的,也有木雕的,摩侯罗原本是佛教中的一个叫做“摩侯罗伽”的神,又叫做蟒神,是世间的庙神,我朝乞巧节时人们普遍供奉的神。

    我在家中之时,每年乞巧节,姨娘们也会到集市上买了摩侯罗的神像回来分给我们姐妹们,只不过不似宫中的这般精致。

    太后虽在凤凰山上避暑,但也没有忘记了这个节日。听到各处送赏的内侍说,所有赏下来的东西,太后早在临行前就交代了下来。

    太后赏赐给我的神像有一尺大小,乃是檀木所制,其余如帝后赏赐的都只有手掌大小,雕像身上皆饰以金玉珠翠,十分精致华丽。

    这段日子,我经常想到太后,想象她在凤凰山上晨钟暮鼓的清修生活,想起我进宫以来,所认识的她的种种。

    太后的生活简单到近乎乏味,不过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但即便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还是觉得如谜一般。她说话缓慢的语气,她举止间的沉滞,她简素到极致的装束,以及,偶尔表现出来的并不如寻常一般的反应。

    当然,我想到的最多的,还是端午大宴的那一日。那一日我才知道,如太后这般活得静寂平淡的人,也有着不可触犯的禁忌。

    我也会想到蕙儿,不知道她现在,是在哪里。

    乞巧节这一日天气晴朗,日间虽热,到了晚上,暑气一消,却有习习凉风。

    紫鸳欢然道:“姑娘,快出来吧,该拜织女了。”

    景芳斋院子里的石桌上,语燕正在摆放一碟碟精致的点心。又放上香烛等物。

    四碟精巧点心,做成花朵形状,做得十分精致。

    四样时新瓜果,新藕,莲蓬,红菱,鸡头,衬着洁白的瓷盘,精雅清新,还散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香。

    紫鸳道:“往年在家的时候,还有花瓜注1的,可惜自己却不会做了。这些巧果,也是大厨房分下来的,倒比在家的时候见到的精致。”

    语燕奇道:“紫鸳姐姐,花瓜是什么”

    我和紫鸳都忍不住好笑,紫鸳正要解释,忽然听见大门外似有敲门的声音。

    我道:“你们先收拾着,我去看看吧。”

    因为过节的缘故,大门并没有锁,走到门口,却没有人。我怔了怔,想来是有别的宫女经过听错了,正准备往回走时,却看见灯笼的光影底下,一个小小的东西隐约发光。

    我俯身捡起,却是一个小小的荷包,粉红缎子,上面绣着一直小鸟,做工十分精巧细致。

    荷包是全新的,倒不像是谁不小心丢在了这里。看来方才隐约听到的敲门声,应该不是错觉。

    景芳斋前便是条路,虽不是大道,却是算开阔,若是有人敲了门,我走过来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