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八章 何为仁义(第1/2页)  倾危大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扶苏见气氛有些僵持,开口说道:

    “少府所言朕极为赞赏,不是因为少府夸赞秦国各位先君,也不是因为少府夸赞朕,而是因为少府以民众的视野说出来民众想说的事,诸位诵孔夫子仁义道德之言,朕从师于大儒淳于越,这是诸位都知道的事情,朕自然不是不懂仁爱之君!”

    扶苏说到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群臣经过郑国和治粟内史的辩论,已经让官员皆集中精力来对待这场廷议。

    扶苏眼睛扫了一圈百官,见众人皆目视自己,扶苏深吸一口气,又缓缓的吐出,对着下面发问道:

    “朕欲问诸位,何为仁义?何为爱民?为何而战争?”

    听到皇帝的问话,群臣皆露出疑惑的表情,不是因为不知道皇帝这些问题的意思,而是不懂皇帝为何会问如此简单的两个问题。

    丞相冯去疾巍然不动,眼神低垂着,似乎在思考皇帝的问题。

    蒙恬位于武将首列,因为严禁任何人带兵器上殿,蒙恬最常用的站资:长剑插地,双手一上一下按在剑柄之上的动作不能用了,蒙恬只好将双手交叉放在腰间,也在思考着扶苏提出的这三个问题。

    虽然这三个问题皆能很简单的回答,但是皇帝能在百官最集中的一场廷议中提出来,必然是有皇帝最深层的意思。

    扶苏在说完这三个问题之后,转过身去背着手,头微微抬起,就这样静默了一会。

    就在百官议论声开始有些增大时,扶苏转过身来,看了看占到了较为中间的李冰之子,看着曾任掌管国内渠道山泽的都江堰修建者都水长李二郎,扶苏对其说了一句:

    “都水长,你父陆海先生领你久居巴蜀,治理岷江水患,你认为何为仁爱,何为爱民?”

    李二郎一愣,本以为前面有丞相,有九卿,怎么也轮不到自己第一个出来回答吧,怎么皇帝突然叫到了自己

    但是李二郎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出列后趋步向前走来,治粟内史杜俊和郑国还未入列,李二郎走来两人让过过道。

    “回陛下,我父见岷江水患困扰蜀地民众多年,非涝即旱,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我父领我常年枕风宿雪丈量都江两岸地形c地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历尽艰险,多次失败之后,都江堰修成,一举解决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之后当地民众再也没有受到水患困扰,臣认为知民众之需要,予民众之欲得,是为仁义爱民!”

    看着说完之后低着头等待扶苏之言的李二郎,扶苏对其说道:“你说的很好,还请入列。”

    扶苏这时看向了双手交叉的蒙恬,“大将军久居北郡边疆,应是知晓当地民众生活之态,大将军认为何为仁义爱民?”

    蒙恬立刻垂下双手,移步出来对列,回答道:

    “匈奴天性残忍喜欢杀戮,不除之将贻害我华夏千年!河套地区土地肥沃富饶,外有大河为险阻,臣在此筑城以驱逐匈奴,内省转运和戍守漕运的人力物力,扩大中国土地,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民众可以安心耕种桑织。原本荒芜没人烟的土地如今种满了庄稼c养满了牛羊马匹,臣以为此为仁义爱民。”

    扶苏点了点头,伸手示意蒙恬入列。

    “朕听闻大将军和都水长的言谈之后,也是十分赞同,何为仁义爱民?为何发动战争?岷江水患是巴蜀民众的敌人!常年掠夺巴蜀民众的生命c田产,陆海先生父子二人便发动了与岷江水患的战争,治理水患,让其按照我们规定的秩序流动,巴蜀之民得以安居乐业,这是对自然的征服!”

    “当年朕还为秦公子之时,大将军便谏言先帝,驱逐匈奴以安边境,那时朕便听到流言四起,说:

    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侯,天下人尚未归附秦国,秦国国力衰颓,说大将军身为名将,不在这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