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44 章(第1/4页)  [清朝]“格格”有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袖口,望着湖面画舫行走时dàng漾出的泡沫,“爷可知,孔子观于吕梁这个典故?”他遥遥垂望的模样恬静安详,暖阳洒落在他侧脸,dàng开了无数的碎光,使之柔和异常。

    胤皱眉。

    这个典故的大意便是孔子在吕梁看到几十丈高的瀑布,便是鼋鼍鱼鳖也无法游动。可偏生望见有个男子在其中游泳而误以为其yù自杀,便让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人。不曾想到这人在游出了数百步后又踏水而出,披散这头发在塘埂处歌唱。

    生于斯长于斯,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xìng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顺其自然,遵从天命,这是这个典故的韵味。

    可温凉绝不可能在此时说这些大道,胤随着温凉垂落目光,望着那波dàng开来的泡沫,忽而凝神细思着某处,片刻后眼中流露出恍然大悟,而后神色冷凝。

    胤站直了身子,先是望了眼胤,又看着温凉,“先生与我同往?”

    温凉欠身,“自当同往。”

    两人一来一往打着哑谜,让旁边的胤不自觉皱眉。他知晓两人定是在打着心思,可方才的话语,胤却是听不出究竟有何意味。难道这典故还有其他的含义?胤的幕僚总不可能突然跑出来要求胤要顺心而为!

    这便是胤与温凉的默契。

    温凉向来是直来直往,这个先秦典故所说的内容便只是表面平铺直诉的内容,这所谓的含义皆是后世人附加上而来,千百年之后,便也成为了圣言。胤本便是心眼多的人,初听之下,自然是想多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温凉真的只是在向胤警示罢了,直接从话意上去理解便可。

    观水、游泳、天赋……

    温凉是在警告胤,水下有人。

    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一群两群。能够如此快速的行动,想必这整艘船都有问题。

    若是这船上由胤做主,此刻便能迅速行动,别说还要告诉其他人,直接当机立断才是最快的方式。可偏偏这船上却是康熙,反着说回来,要不是因为康熙,胤也犯不着上这艘船。

    温凉之所以要和胤一同前往,正是因为胤在和康熙告知此事时,必定需要缘由。若是胤一人独自发现,此后这事将是胤一人承当。若是有他前往,并让康熙知晓俱是温凉所为,若是出事,自该有个替罪羊。

    胤的想法与温凉却是截然不同,他寻温凉前往,只是为了节省时间,免得康熙不信后仍需浪费时间。

    这粼粼波光下,隐约潜藏着的管子难以发现,若不是温凉特意提点,胤勉力观察,定是无法发觉着问题。谁人又能够关注到水面下竟然真的有人存在!

    这艘画舫在他们登上船时便被搜查过,毕竟画舫船大,不可能让船夫都离开,只能检查过没有问题后,这才让康熙等人上船。

    可是不熟悉船只的人都不知道,其实船的大小是会欺骗人的,存在在海面上的大小不意味着船面下不存在着另外一层。这艘画舫便是利用了人xìng的惯xìng思维以及视觉欺诈来让他们误以为这艘船仅仅只有两层。

    实际上,在最底下,还有着另外一层夹板。

    胤带着温凉走到康熙身边时,他正好在听着胤祯的话。胤祯不知什么时候从屋内出来,正腻在康熙身边说话,把康熙逗得哈哈大笑,那笑意满满的模样,看得出康熙帝今日很是畅快。

    见着胤前来,康熙收敛了笑意,望着四子言道,“老四,又是什么事?”这一个“又”字,道出了康熙此刻对胤的不满。

    胤上前在康熙耳边低语了几句,而后又站回到原来的位置,躬身说道,“皇阿玛自可以不信,可此事事关重大,还请皇阿玛保重龙体,万不能轻忽。”胤说得斩钉截铁,复又言道,“若丝此事有假,儿子自当请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