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吕奉先奉诏入京 丁建阳并州访贤(五)(第1/2页)  吕布之霸王在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此时,又一人出而进言灵帝道:“陛下,谶纬之说时属无稽之谈。‘月旦评’之评自始之终,其旨要为为陛下风评人物,向朝廷举贤才。据吾所知,许劭为陛下所荐之樊子昭c和阳士c虞承贤c郭子瑜等人,皆贤能之臣也,贤名闻名于世。前者,中常侍王甫力劝陛下令护羌校尉田晏遂转破鲜卑中郎将,与乌丸校尉夏育c匈奴中郎将臧旻同伐鲜卑,致使并州有斯兵难。然则三人大败而归,丧其节传辎重,致使我大军十损其七八,可谓大败,致使大汉颜面尽失,陛下颜面尽失!幸有段校尉等,以数万之众,大破鲜卑二十余万,使我大汉之名震草原,鲜卑宵小,再不敢觊觎。而吕越骑其功,为众人之首矣,陛下当以褒奖,以慰忠诚功士之心。”

    丁原为吕布分说,此人为御史王允。

    王允,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允出身官宦世家,天资聪颖,独具慧质,深受长辈赏识。王允其人自小意气非凡,立志发扬父辈传统,成为一心忧国家c有益百姓之人。其人饱读诗书,少年时便已满腹经纶c学富五车。与学问之余,王允亦习武强身,且崇慕卫青c霍去病之气度,坚持习武,终至文韬武略无不精通之全才。王允刚及冠,始任公职,便不惧权威,处死赵常侍之亲赵津,王允亦因此得罪宦官。王允不畏强权,嫉恶如仇,亦痛恨腐败。于晋阳任职时,曾指责太守王球徇私舞弊c买卖官爵,险被王球所杀,幸为刺史邓盛所救。后王允因此,闻名乡里,为州郡官吏百姓所赏识,为杨司徒征辟为御史。

    原来,田晏原为护羌校尉段熲部下司马,与羌人作战广有功劳。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汉羌两军汉阳大战,田晏劝激兵士,殊死大战,终战而胜之。田晏因功,升任护羌校尉,防卫羌人。熹平六年(公元177年),田晏因贪腐军资之事获罪,论罪当诛。时逢鲜卑骚扰右北平,田晏遂贿赂中常侍王甫,怂恿灵帝,对鲜卑宣战。王甫同张让等常侍,极力劝灵帝,促使灵帝不顾满朝文武反对,以田晏转任破鲜卑中郎将,与乌丸校尉夏育c匈奴中郎将臧旻连同匈奴南单于,分兵三路讨伐鲜卑(夏育从高柳,田晏从云中郡,臧旻与南匈奴单于从雁门郡,三路同出),结果大败而归,大军十损七八。后灵帝将三将槛车征下狱,论田晏c夏育c臧旻之罪,俱削其官爵,贬为庶人。

    夏育为段熲护羌营之军司马,在与羌人战斗中屡次立功,被封乌丸校尉。后讨伐鲜卑大败,被削官去爵。

    臧(zang)旻(,字从日,从文,文亦声,本意秋天),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雍奴令。灵帝时,为吴郡太守。熹平初,拜扬州刺史,迁使匈奴中郎,将徵拜议郎,转长水校尉,历任中山c太原太守。熹平元年(172年),会稽人许昭于句章(今浙江鄞州区)起兵,自称大将军,立其父许生为越王,攻破城邑,杀数万人。朝廷任命臧旻为扬州刺史,率领丹阳太守陈夤(y,敬畏),败许昭。后臧旻等进兵征讨,连战三年,终平定许昭叛乱,抓获许昭父子。臧旻因功升任匈奴中郎将。后讨伐鲜卑大败,被削官去爵。

    王允一言既落,惹得满朝附议,诽议王甫中常侍之议陡起,众文武争进言,论及宦官之罪,为灵帝所阻,不听良言。

    见文武多非议攻讦宦官者,宦官之中,又一人出,对陛下言道:“陛下,且听微臣一言。吕布者,自奉先,九原人也,生于延熹二年,时一十七岁。”说道此处,此人便颔首不语,似是思索,其接下之话语,不知可谓乎?

    丁原私欲吕布,此人乃中常侍赵忠也,被灵帝尊为“阿母”。

    众人“哄”然,四下私语,这赵忠所言,并无异也,众人皆知之,不知其人何以语于庙堂之上。

    “臣着人查访,听得传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