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山中无日月(一)(第1/2页)  吕布之霸王在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左慈其人虽随性而为,来时游山玩水,寻道访友,去时却风驰电掣,奔逸绝尘,仿若迫不及待要教授吕布一般。

    话说数月间,从并州出发,一路经冀c兖c豫c扬数州,到庐江郡,穿越大半个大汉。虽说去时又急又疾,在一地并不多停,仍让首次出门游历之吕布,对此次远行,新奇不已,觉所见所闻,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是以吕布并不以为枯燥,反倒每至一处,皆欢呼雀跃,兴味盎然。期间虽经历一番风霜,吕布于倥偬间亦不曾丢下学业,修文习武,悠然自得,左慈亦不加干涉,多静观吕布所学,常对吕布所学颔首赞许。温故而知新,吕布故而又有一番成长。不日即到天柱山,于吕布却也似转眼即到一般。

    巍巍天柱山,姣姣玉女峰。

    秀气满秀水,奇峰掩奇云。

    青冥云日落,巉(chan,形容山势高绝)危惊鬼神。

    山孕七仙女,松迎万客来。

    穷游山不尽,坐石忽忘归。

    天柱山,屹立于扬州庐江郡皖县之西,大江之阳(即长江北岸)。吕布随左慈来到天柱峰下,碧潭岸边。早有一排石室,立于山脚,却是左慈建来以作息之地也,吕布也得一间暂作容身。左慈趁刚回天柱峰之际,带吕布游览c熟悉天柱山,此乃吕布未来生活c学习之所也。

    传说远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纷争,共工怒触不周山,使天柱折,顿时天塌地陷,洪水不息,恶兽横行,女娲在天柱山花石崖炼石补天,斩巨鳌之足以做天之柱,天柱山乃巨鳌一足,是以得名。天柱山山形奇特,地势陡峭,上山须身体前倾,手脚并用方可登攀;山顶松柏参天,绿意盎然。山石苍黛,日光穿流云,光影婆娑,静谧游溯蔓延;荒径肠道,与峰c与石c与树c与流泉鸟鸣交融,望之令人满怀敬畏,激起无限遐想。天柱山主峰乃天柱峰,石筑风骨,直插云天,周身群峰拱立,万山竞秀;待晴日,日光如从天际倾注,看那云海仙光,便如置身蓬莱,宛如仙境。天柱峰下一寒潭,水碧如翠,潭水因之平添几分神秘。潭水四周群峰壁立,有莲花峰c仙鼓峰c三台峰c飞来峰c石印峰,亦有飞虎c天狮c麟角c五指c仙拳c石榴c天池诸峰,众峰皆因峰顶石象得名。天柱山遍布流泉c飞瀑及水潭,此时正值夏汛,常见多处银练飞舞,愈发显得分外灵奇险秀。天光水影,更有空山鸟语,如一泓清泉,沁人肺腑。

    又有一说,在远古时期,玉皇大帝召集群仙大会,上至三十三天诸神仙真,下及十二沟渠,五岳四渎之神,皆来赴会,太上老君亦闻诏而来。不提诸神仙赴会之事,且说太上老君之坐骑青牛,早有遨游神洲之愿,却迟迟未得机会。今见主人外出赴会,不在洞府,青牛便化了人形,避开守洞童子,驾云穿雾,偷下凡间。也不知过了多久,青牛饱览人间仙境,享受自然芬芳,却也着实疲惫不堪,便欲寻一处休憩。青牛遍寻三山五岳并,未得一处满意之地,直至走至一处奇景,拦住了青牛去路。只见此处四面奇峰环绕,绿水清澈,千鸟眷恋,万兽不归。有一处清泉,泉水清冽,甘甜鲜美,正给又累又渴之青牛皆暑。青牛大发感叹,凡间竟有此等绝景。喜不自胜,顾不得许多,饱饮清泉水,依山傍泉而卧,径自睡着。老君赴会罢回宫一看,坐骑青牛不再宫中,便微开天目四下寻觅,但见青牛正在酣睡未醒,便知青牛太累,即派童子把灯柱送于青牛,以待点灯七日之后,再叫醒青牛,速回天宫。谁知青牛竟一睡不醒,化成了形似牛卧之状之山峰。那童子见青牛化为山峰,便把老君之灯柱放于青牛之旁,为青牛之伴。而灯柱却化为擎天之柱,此后此峰便叫做天柱峰,此山便叫做天柱山。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武帝行南巡狩,自浔阳顺江而下,经盛唐(今安庆市盛唐湾)入皖口(今怀宁县山口镇),溯水而上。法驾谷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