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23章 会见能臣(第1/2页)  独裁者天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今日清晨,皇帝依旧吃着素斋。今日的早膳是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准备的,魏进忠准备的膳食虽是素斋却有肉味,王安准备的素斋就真的是素菜。不过也别有一番风味。

    今天早膳的四菜一汤是:一盘油焖香葱白豆腐,一盘红椒炒玉兰片,一盘茭瓜丝加捆鸡条,一盘新上市的娃娃菜,外加金针木耳蘑菇汤。红白青翠c飘香喷辣地摆在桌上。朱由校喝着茶,就着素菜,吃了两碗晶莹的大米饭。虽然伙食不及魏进忠,但也算是让皇帝心满意足了。

    在今天皇帝吃早饭的时候,一队人马连夜赶到了天津,他们由锦衣卫和太监组成,目的是传皇帝的旨意宣徐光启进京。在当地官员的引领下,太监带着圣旨来到了一个虽然偏僻但是人来人往非常繁荣的小山村。

    这个小山村多年以前还曾是个荒凉贫穷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土壤都是盐碱地难以垦殖。自从来了个徐老汉,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正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新来的徐老汉推广了一种肥料叫熟粪法。在熟粪法中,将粪与家禽骨头同煮,然后混合草木灰,作为种肥,一亩可收三十石粮食。

    不仅如此,徐老汉还把甘薯推广种植,而且还教村民用甘薯酿酒。首先将甘薯切开晾晒,并蒸熟揉烂。此法脱胎于中国传统的米酒。徐老汉提供造烧酒的两种方法:一是用已分离出的原酒再加以蒸馏,得到头子烧酒;二是用未分离原酒的薯糟直接蒸馏。这种造烧酒法也是徐老汉借鉴了米酒米糟造烧酒法而创造出来的。村里人对徐老汉佩服到了极点,村民营生的路子多了,这个小山村就日渐富裕起来。

    村里面有徐老汉一座府第,门旁两个小石狮子,显示着主人的特殊地位。锦衣卫敲门,出来一个总管模样的人。太监问他:

    “我们是奉皇帝的旨意,宣徐光启回京做官的。徐光启现在何处啊?”

    “这位公公好,我是徐老爷家里的管家,徐老爷现在不在府里,他正在村西边的田地里研究怎么煮大粪呢。”

    太监和锦衣卫都惊呆了,天底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官员,愿意做这样下1贱的臭差事。徐府管家带着这一队人马风尘仆仆地赶到村西,找到了徐光启。徐光启看起来约莫六十上下,中等身材,宽肩厚背,戴一顶草帽,前额很宽,上面有几道深刻的皱纹。他身着一件陈旧不堪的青色长袍,脚穿粗布白袜,上套一双多耳麻鞋。太监找来的时候,徐光启正在研究如何提高肥料的产量,新研究出一种馏粪法。现场真是恶臭无比,太监捏着鼻子告知徐光启有圣旨,徐光启迅速回府洗漱打扮一番,在大堂跪接圣旨。徐光启听见要他回京任职,就急忙收拾东西去京城见驾。

    朱由校吃完早饭后,就与孙承宗开始商量改革京军的事。

    自从明成祖迁都北京,立京军三大营,一为五军营,有步队c马队,专教阵法;二为三千营,为骑兵,专事扈从皇帝出入;三为神机营,主要是步兵,使用火器。三大营各有总兵官,同归五军都督府调度,而掌府官只分管军政文书,不直接负责操练,遇警临时调拨,各位号令,不相一致,且兵将互不相习,营制非常不合理。

    后来土木堡之变以后,于谦于少保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瓦剌败退以后。于谦改革军队c革除积弊,创立了团营制度,大大提高了京军的战斗力。这项制度延续下来,所以现在京军既有三大营又有团营。永乐年间京军有将近四十万人,到现在就只有十二万人。而且由于军中世袭贵族将领和其他军官贪赃枉法,京军各营不堪,或者有额无兵,或者即使有兵亦多老弱病残,强壮者常年为军官所私役,士兵久不操练,战斗力缺乏。

    孙承宗主张先核定兵员数量,先剔除空额士兵,在让一部分老弱病残退役。然后再抓训练,让边军有军伍经验的总兵训练。再就是让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在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