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至第九章可怜的刘义符(第1/15页)  一些小史南北朝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可怜的刘义符

    公元422年的五月,一代天之骄子,叱咤风云如虎的刘裕终于带着名垂青史的业绩离开了这个滚滚的尘世,而他的离去,对魏国来讲就是最好的福音。魏帝拓拔嗣发兵十万,攻打河南,自古要争夺华夏正统之地,须得拥有河南和晋阳旧都洛阳不可,说起用兵之道,除了刘裕以外,当世已无拓拔嗣之敌手,他利用宋朝政局不稳,新帝刘子符没有帝皇之才,军心不定,连下滑台,虎牢关,洛阳,直至整个河南,一时魏国声威大振。

    前方战局的惨败引来了宋国的一场军事政变,刘义符性好狎戏,不理政事,整日里只喜打锣唱戏,把这治理天下之所变成了人间戏场,这当然引来了四位顾命大臣的不满。

    这四位顾命大臣是司空徐羡之,领军将军谢晦,护国将军檀道济,中书令傅亮,刘裕临终前曾盯嘱刘义符,这四人皆有弱点,徐羡之,傅亮忠贞之辈,无须提防,只是小心谢晦和檀道济二人,性噪且刚,用之又当防之,可是刘义符全当作耳边风,于这四人失职丢失河南之事充耳不闻,但凡做为人君,就当有御人之道,不谋于人就当被人谋之,没有束虎之能就要被虎伤,前方战局不利,而晋朝遗族还在,江南乃是门阀士族制度,这就是所谓的清流,刘裕生前以不世出的帝王之材和统兵之道,凭寒门之身席卷南国天下,无人不服,如今刘裕新丧,中原门户河南丢失,若让那些晋国旧臣借题发挥,阴谋复辟,那么他们这几位出自寒门的浊流那有立足之地,所以对于推翻刘义符之事,三人皆不反对。

    又想按照排序当立次子刘义真,但此人性格轻浮,更无人君之态,又兼与清流贵族来往亲密,若他当政,这些所谓的清流就会浮出水面,对他们这些辅政大臣也是极为不利,那么就只有三子刘义隆了,此子屡经历练,大有父风,四人便商定由刘义隆继承皇位,但首先得除掉刘义真,幸好刘义符当太子时和刘义真便有矛盾,这三人借机在义符面前说些义真的短处,这一就着前因后果,刘义符便替这三人搬走了这块拌脚之石。

    一切就绪,只欠东风,这三人皆是历经风浪的老练之辈,自古发动政变,就须得军政一体,便借了皇命调令手握淮州兵权的檀道济进京,檀道济本就镇守边关,又想着这有违臣道,怕以后遭来祸端,但又顾及四人皆是顾命大臣,三人已同意行事,他一人落单,面子上终有些不好看,便在半推半就中应了下来。

    公元四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凌晨,由护国大将军檀道济前方开路,司空徐羡之随后跟随,从云龙门进宫,领兵围住了华云园内的刘义符,由徐羡之宣布了其罪状,废了他的皇帝位,贬为营阳王。即然做了,就得做绝,随后徐羡之马上派人杀掉刘义真,刘义符二人。由傅亮引着文武百官,来到荆州刘义隆处,迎了刘义隆,做了皇上。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同年,北魏皇帝拓拔嗣崩,以武略闻名后世的拓拔焘继了皇帝位,而上天却让柔然人先在他这位关圣面前耍了大刀,大批的柔然汗国的士兵杀入云中,拓拔人世代皇族陵寝之地,盛乐宫失陷。

    北魏新君拓拔焘时值束发之年,盛乐乃今天的蒙古呼合浩特,丢失了盛乐,北魏为了僻其锋茫,便迁都平城,整个政治中心向中原前移,新的一轮血雨腥风既将到来。

    第二章狡猾的狼族

    曾经在草原上横行一时的柔然部落,在和北魏皇帝拓拔硅的草原对决中败下阵来,拓拔骑兵千里追击,几乎灭掉了整个柔然部落,可惜北魏帝国却已心属稳定繁荣的中原农耕文明,帝国动用了大部分的军士力量向中原扩张,却留下这以后可僚原的星星之火。北魏将军长孙肥率领骑兵在斩杀了东柔然的郁久闾可汗后,挥师中原,让恶狼有了活命的机会。

    郁久闾社仑看着眼前只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