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2 立镗(第2/3页)  穿越崇祯八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如叫朱某人拿我的话去邀功”,说罢,领着二人回了圩子,马匹都用于春耕,三人皆是步行。

    圩子东坡,上回射杀人命的地方,两口大锅正在熬煮,几个村妇正在做饭。冬天没有疏菜,所谓做饭,不过是煮粥。这个时代的人都长不高,原因是经冬都吃不上蔬菜,咸菜让他们没得败血病,也没得夜盲症,但是,在这个地方,咸菜也不过是腌黄豆,里边是没有维生素的。官府终于在凤阳开了几处粥棚,饥民不再来搅乱。地方安定了一点后,静月主持与八十多个和尚也回栖岩寺了,孙圩的粮中,有240石粮是和尚们的口粮,要运回栖岩寺,八十个和尚,平均每人要运走四百斤粮,他们找来了几辆车,要拉上十天,如今还在拉运,这个时代的运力真是有限。走了这些和尚,孙圩的人口减为六百口上下。

    韩权来到锅前,锅里煮的是面稀饭,而不是米粥,这里的地漏水,种不得水稻。“文香娘去推磨,看着推磨的莫偷了面,推完磨要搜身,一时再调两个小的帮你看着”,韩权对一个老成些的妇女吩咐道。

    “叫吴芙蓉找几个小的看锅”,韩权对孙家砖道,孙家砖回了一声是。同理,怕做饭的人多吃多占。三人来到韩权家的场院,两边有七八间厢房,住着一队的十个亲兵及几个铁匠,亲兵都忙春耕去了,院声却传来打铁声,大忙时节,这个铁匠铺依然没停。

    这座场院里有两个紧挨着的垃圾坑,现在,一个坑都被清理干净,另一个坑被填平。一座水缸大的坩锅,被架在了填平的坑上,坩锅连着一座风轮,木制叶片有鞋子大,从风轮的轴上伸出几只踏板,需两个人,扶着栏杆,象踩水车那样踩动风轮,为了保证转速,踏板距轴很近,产生的风力比风箱的风力大得多。一旁清理过的坑里,沙土模里,一只大铁件已成形,其形状似乎把显微镜放大了百倍,象空气锤的框架。韩秀枝的那间趴趴房已被拆除,被一座瓦顶棚代替,棚里有两个铁匠炉。韩权进了棚子,拿起一只铁棍看了看,摇了摇头,不圆,没有车床,很难搞成浑圆,而这棍铁棍,将被用作钻杆轴,“只好人工打磨了”,韩权心道。

    工棚一角,一座磨盘被架在砖上,当工作台使,工作台上固定着一个台钻似的东西,乃是缩小的立式镗床,或钻床,二者并无区别,只看换的是镗刀还是钻头。之所以先搞个小镗床出来,是为了试验刀具,试验淬过火的百炼钢能不能刮出铁屑。一棍木棍插在镗轴孔里。韩权跨上磨盘,一脚踩到镗轴顶端,“推”,他对姜丰食与孙家砖道。二人各持着木棍一头,象推磨一样推了起来,镗轴下连着镗杆,镗杆只有筷子粗,以尽量缩小与工件的接触面积,从而保征压强。

    二人推了几圈,镗杆底端并没冒出铁屑。一个铁匠上来观瞧,韩权蹲了下去,骑在了推动堂轴的木棍上,又指了一下,示意那铁匠骑到他对面。这样,镗轴承受了两个人的重量,姜丰食和孙传家又推了几圈,镗刀依然没刮出铁屑。又一个铁匠上前观看,韩权叫他站到自已刚才站过的地方——终于,镗刀底下卷起一点铁屑,仅一点点,但在韩权眼中,那点铁屑化作了希望的火花。

    三人出了工棚,韩权对姜丰食道:“换上你那身皮,跟我到王圩看看”。姜丰食闻言去了。对部下不客气是韩权的领导方式,一客气,有些话就不好说了。如果平时就不尊重部下,部下习惯了,不以为意,如果平时客客气气地,哪天突然对部下不客气一次,部下反而怀恨。

    姜丰食对韩权的粗俗已习惯,不多时,他一身官服地出现在韩权面前。副千户是从五品武职,胸前绣了一只熊。官服要自掏腰包治办,这身官服却是卢九德赏的。从五品,比知县还高一级半,但大明的武职不值钱,二品总兵到了兵部,在四品文官面前要下跪。只因武职过滥,之所以过滥,是因为世袭制。

    三人挎着弓,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