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4.争辩(第1/3页)  女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钦差抵达府城的那一日, 谢堂手上已经收罗了五本账册, 不过她并不准备把这些证据交给韩季, 毕竟这位新科状元是什么样的人,她并不了解。为保证万无一失,谢棠决定亲自回京。

    如果要跟着仪驾走,只怕晃荡一个月也捱不到京城的边儿, 所以谢棠和郭蒙打了个招呼,向他借了两个人,轻车简从快马加鞭, 朝京城进发。

    几人星夜兼程行了五天,眼看出了秦州,到了入京的关口, 却在此时遇到了不速之客。

    夜晚住店时, 谢棠看见打扮得衣冠济楚在大堂晃荡的贺龄, 心里直嘀咕, 这人怎么阴魂不散?

    贺龄见了她,脸上看着多少也有些惊讶, 而后过来熟稔地打招呼, “真是可巧, 在这里碰上了郡主。”

    谢棠皮笑肉不笑, “是挺巧的,贺公子不是早就离开幽州了, 怎么现在才到这里?”

    “一路赏玩, 耽搁了些时日。不过此地偏僻, 郡主躯体珍贵怎么跑到这种地方来了?您的仪驾应该落在驿馆才是。”

    “回京办些急事,未曾劳师动众。”

    谢棠觉得贺龄这个人心思诡谲,难以琢磨,因此见了便想躲着他。此时寒暄一阵,脸上便挂出了疏离的笑容。

    贺龄仿佛一点都没有看到谢棠的淡漠,上前一步热络道:“可惜郡主来晚了一日,昨日秦州姜氏办了一场曲水流觞,秦州的大家都惊动了,好不热闹。”

    “曲水流觞?”谢棠也听过这样风雅的集会,只是在京城权力场中无缘得见,语气便沾了些艳羡,“将秦州姜氏素来才人辈出,难道见这样的集会,各地文人少不得要来凑去。如斯盛景,可惜我无缘得见。”

    贺龄道:“姜氏的确能耐,单说这一门三甲古往今来就鲜有家族可以做到,姜氏不仅做到了,还接连了三次,不可不谓一大观。”后,话锋一转,出言犀利,“只可惜出了一个姜太后,祸国殃民,以至于整个姜氏都背上了骂名,尤其是近些年,姜氏子弟少有人科举应试。”

    “姜太后死了将近二百年了,关这一辈的人什么事?本就和他们没多大关系,像这样别人推都推不掉的骂名,怎么他们还非得往自个身上揽!”谢棠觉得好笑,“难道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读书人的气节?”

    “论气节也扯得上,但读书人更在乎的是名声。”贺龄的视线不偏不倚落在谢棠嘲弄的脸上,“读书人向来最看重名声。当年一个姜太后,让世人都以为姜家人图谋不轨,连教出来的女儿都野心勃勃。姜家怕引得他人猜忌,于是这些年便越发的隐逸了。”

    谢棠不屑一顾,“那他们倒是说说,在朝为官的有几个没有野心。五十步笑百步,亏得他们还有脸说!”

    “这倒也是。”贺龄点头认同,“不过野心有时候也并非什么好事。你看姜太后,若非有那问鼎天下的野心,也不会落得身后千百年的骂名。”

    谢棠听到这个,心中顿生不悦之情,“怎么,难道女孩就不配有野心?是哪个规定了女孩就必须要待在后宅里面,日复一日打理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你们别忙着说姜太后祸国殃民,也不看看她的丈夫惠帝是个什么货色!那么懦弱无能的帝王,面对北方七族入侵,只知道一味割地求和。若非姜太后在那里撑着,惠帝就要做个亡国之君了,哪里还能等到龙廷宝座传给他孙子!”

    “姜太后手段强硬,不失气节,这固然值得后人称颂。只是有一点,她是后宫妇人,终究比不上前朝国士,经明行修,见多识广,以至于在其垂帘听政期间,错信奸佞斩杀忠良,导致鼎盛王朝迅速垂败。”

    谢棠冷笑,“陈国交到幼主手中已经是个烂摊子了,若是没有太后早就被人瓜分干净。如今你要硬说是姜太后祸国殃民,那我也无话可说,只能证明你们心胸狭窄,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