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6.上山(第1/3页)  女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若是真的能开商, 以后州府遍地是生意可做呀!”李勉的声音难掩激动,“北方渃河水纵贯幽州十七郡, 水中鱼虾不可胜数。如今正值春天,鱼苗生长, 再过不久便可捕鱼。水上的蒲苇最是坚韧, 可用来织席,正好等到入夏的时候拿来买卖。”

    郭蒙当年在郭家也做过一段时间的生意, 虽为到过幽州, 但生意上的事情比李勉这个当地人还要了解, 听到他这样说, 摇了摇头,“李大人,这不是长久之计。捕鱼也要看季节,总要留给鱼苗生长的时间,而且蒲苇也并不是四季常有的, 幽州这么多人, 若是看天吃饭, 只怕做不长久。”

    李勉想了想, 认同道:“郭将军说的极是, 这些也只能是平时大家伙不忙的时候, 用来补贴家用的一些闲散生意。若要维持生计左右木材是没有办法砍的, 动物和草药也寻不见, 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地里的粮食了。”

    “李大人是想做粮食生意吗?”谢棠听后表情复杂, “大人难道不知江南有我大周朝最大的粮仓, 那里一半的粮食就足以养活大周举国之民。”

    “李某不才,也曾在邢州任过一段时间的职,对这些也了解一二。江南有广袤的平原,粮食产出的确很多,但是吃到嘴里却远不如我们幽州的粮食来得美味劲道。

    “这是为何?”

    李勉解释道:“江南的粮食多,原因在于一年可以收三季。而北方只能一年收两季,像幽州这样更加偏北的地区,一年只能收一季。所以论产量,北方是远远比不上南方的。但是郡主,在幽州各地的木匠当中有一句话,叫‘慢工出细活’,有时候一急躁就指不定哪里出了差错,粮食也是一样的。江南地域虽广,但一年要供出三斤粮食来,再肥沃的土地养分也没了,因此江南的粮食口感远不如幽州的粮食。

    “李大人,你得清楚这样一件事情。百姓丰衣足食之后,才会计较你的粮食到底好不好吃?如果幽州的粮食产出少,当地的百姓都无法自给自足,那么是这生意又怎么做得起来呢?”

    见谢棠在这生意经上反应有些迟钝,郭蒙就又插了一句嘴,“物以稀为贵,普通的老百姓只需要吃饱就好了,但是也有很多富贵人家,是想要吃好的。你看看皇宫里吃的和普通百姓家里吃的,能一样吗!我建议可以把幽州的粮食都卖出去,然后从其他地方购粮作为己用。高价卖出低价购入,如此一倒换钱不就来了吗?”

    “可是这样一来不就和捕鱼织席一样了吗?一年只有一季,而且都赶在同一个时候了。李大人,您说的这些都不能长久。”

    这些年李勉为了养活这一方百姓,也是绞尽脑汁才想了这几个方法,都是他与人商议再三才拿出的主意,没想到转眼就被这二位贵人否决了,脸上不免难堪。但是谢棠的话也不无道理,这的确不是长久之法,而且他心里也明白,若单单只靠这几样,一旦中间有哪里出了差池,只怕给这一方百姓带来的将又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绝对比当年的山洪还要严重。

    这样一想,李勉脸上的兴奋之色唰地褪下,颓然坐回椅子里,“这我一时半会儿倒真想不出来什么主意了。”

    谢棠不懂这些,一脸凝重的看向郭蒙。郭蒙心中早已有数,示意她稍安勿躁,而后道:“不知李大人能否联系上宋显?”

    “宋显?郭将军是要见他?”

    郭蒙笑道:“李大人刚刚也说这个宋显是能人您不妨想一想,宋显倒腾的这些生意都有什么?”

    李勉一时没有转过来弯,如实回道:“这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除了茶叶,还有绸缎、毛皮,一些玉石和瓷器。”

    “玉石和瓷器?”郭蒙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看,这生意不就来了吗!只要把宋显招安了,绝不愁没有生意做。”

    “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