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心思(第2/3页)  女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有六,头发已经白了多半,脸上也堆起了一道道深刻的褶皱,唯有鹰眸炯炯,让他看上去不显老态,反而意气勃发。此刻,那双鹰隼一样的眼眸里怒烈焰刮杂,似要把手里的奏章一把火燎个干净。

    “废物!一群废物!”周帝脸上如浓墨重彩染过似的,手腕一翻,把奏章“啪”地一声摔到御案上,“天天就知道朝上吵啊吵,一到拿主意的时候就都哑巴了!”

    赵成把拂尘夹在臂弯里,恭恭敬敬递上茶,“陛下息怒,龙体为重。”

    周帝喘着粗气接过了茶,拿茶盖拨了几下,又重重扣上,把茶杯丢回案上。

    赵成看着案上晕开的褐色茶渍,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偌大的大殿只余周帝喘息的声音来回荡漾。

    “梁国使臣现如今到哪里了?”周帝冷不丁问了一句。

    “回陛下,据报已经过了牧津,二三日即可入京。”

    周帝感到脑袋一抽一抽地疼,握紧拳头一下一下往额头上砸。赵成见状吓得一哆嗦,连连抱住周帝的手,“使不得!陛下使不得!”

    “气死朕了!”周帝把碍事的赵成推到一边,拳头“砰砰”砸着桌子,“眼见梁国的人到了,和亲的事情还没个定论。这会子一个个都缩到后面去了,请功行赏的时候可没见他们这么谦让过!”

    “陛下,这可不是急的事情。”赵成佝偻这身体给周帝顺气,脸上笑眯眯的带着喜气,声音也很是和缓,“和亲是为两邦交好,自然得慎重。陛下不必心急,老话讲‘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个章程的。陛下还是要以龙体为重才是。”

    赵成的声音是春风过耳,周帝心底的火气消了不少,他拿起手边的奏章看了一眼,又甩到一边,叹了一气:“说到底,百年世仇摆在那里,谁家舍得把闺女嫁过去。”

    赵成依然笑呵呵的,绞尽脑汁终于想了个说辞,“毕竟是远嫁,不再跟前看着,谨慎些也是应当的。”

    周帝讥刺道:“哼,他们不舍得,倒把主意打到了朕的身上!”又拿过另一份奏折翻开看了几眼,话锋一转,“赵成,你觉得若要在新敏新和之间选一人和亲,哪一个合适?”

    赵成笑容一顿,苦着脸道:“陛下这可给奴才出了难题,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不都是割在陛下心里,让陛下心疼。奴才可选不了。”

    “你选不了,朕又何尝能狠下心!”

    “说起来,新和郡主是秦王殿下长女,陛下和秦王都是可心里疼着。且秦王又刚刚督办了泰州何岭一案,立下大功,此时若是定下新和郡主,陛下心里难受,秦王那里只怕也要寒心了。”

    “你说的对。”一番话说的周帝不住点头,“虽说和亲于邦交有利,可对方终归是大梁国,一切又得另说了。朕亦不想因为这个,引得父子生隙。”

    “可若是选了新敏郡主”赵成略做沉吟,“奴才以为更不甚妥当。”

    “说来听听。”

    “奴才斗胆,说句不是。新敏郡主是个烈性子,又有陛下疼着,宫里哪个也不敢招惹,若去和亲,不知道要惹出什么乱子。和亲是为结好,结出仇来反而成拙了。”赵成盯着周帝的表情,屏着气道,“再者说,郡主毕竟是昭贤太子唯一的血脉,留郡主在跟前,与太子在跟前是一样的。”

    “昭贤太子”

    周帝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病弱的身躯,模模糊糊,总也看不真切。

    “你说的都对,朔儿只这一个孩子了,她就算再怎么不对,朕总要看在朔儿的份上,留她一命。”周帝的眸底乌云翻滚,目光稳稳落在御案上一摞摞堆起的奏章上面,“到了这个份上,大周的皇宫已经容不得她了,她是个聪明孩子,去了大梁才能好好活着。”

    末了,复叹一句,“容儿若是有她一半伶俐,何以至此。”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