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八四章 高丽来使(第1/2页)  大宋第一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官家的一道密旨,是专门给你的,你站着听就可以了。”

    密旨果然是密旨,赵承嗣猜的很多,而这边窦偁似乎也看出来赵承嗣猜到了点什么。

    “朕不希望赵纯臣卷入到任何争斗中去,你是朕提拔的武德使,一切听命于朕。”

    赵匡胤的密旨很简单,其实也不算密旨,只能算作口谕,皇帝说的话金口玉言,随口说的一句话就是口谕。

    不让自己卷入到任何的争斗中,难道说的是赵普和赵光义之间的争斗不成吗?

    赵承嗣想不明白,还是老老实实的去遵旨。

    “贤侄呀,看起来管家对你很看重,专门给你这道密旨,这是一般人享受不了的,老夫都有点羡慕你了。”

    窦偁不知道赵匡胤为什么给赵承嗣这么一道旨意,但是可以看出来赵匡胤对他十分的看重,自己已经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只不过还没有明旨下发,所以赵匡胤让自己捎带这个旨意。

    这道旨意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也查不出来,这像是说家常一样。

    “世叔客气了,这是官家对我们臣子的爱护,我想世叔不会专门来传达朝廷的旨意吧,有什么事情就吩咐小侄一声。”

    窦偁如果是专门为了替赵匡胤传旨而来,一来就应该先说圣旨的事情,而他先说了一番无关紧要的,和赵承嗣攀攀关系,最后才说出来皇帝的旨意,这说明这道旨意是顺带的。

    “果然非常人,其实我是来请求帮助的,不瞒贤侄说,我被官家任命为礼部郎中,掌管主客一部,今天旨意就下来了,没有到任,可是已经有一大堆问题已经出现了,一时间难以解决,所以想请贤侄帮忙。”

    额,窦偁出任礼部郎中。

    这可是一个实权位置,礼部有尚书一员,侍郎一员,还有郎中和员外郎四司各一人。郎中在礼部是高官了,比他之前的判官高了好几个等级。

    而且窦偁还掌握主客,这可是实权。

    大宋的礼部有四个部门,礼部、祠部、主客、膳部。

    祠部:官署名。东晋设祠部,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

    南北朝沿设,祠部尚书所辖,除祠部一曹外,亦兼辖他曹,如北齐祠部尚书凡辖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内容颇杂。

    隋改部名为礼部,辖四曹,即礼部、祠部、主客、膳部,余各曹分归兵部、工部。

    从此祠部成为礼部所属机构,明、清改称祠祭司,祠部又为礼部司官的习称。

    主客:战国时已有此官,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

    武帝时称大鸿胪。

    汉成帝尚书置客曹,主管外交及处理民族间的事务。

    东汉光武分为南北主客二曹,晋分左右南北四主客,南朝单有主客,唐宋因之。明置主客郎中员外郎,为礼部的属司,掌诸藩的朝贡,接待给事等事。

    清末废。汉时匈奴亦置此官!

    膳部: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

    《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膳夫、凌人二职。

    晋有左右士曹,北齐改左士为膳部郎。

    唐设膳部郎中、员外郎,属礼部。明改膳部为精膳司。清末始废。宋高承《事物纪原·三省纲辖·膳部》:“即周官膳夫也,晋有左右士曹,北齐曰膳部!

    “那要恭喜世叔了,深得官家信任,礼部教化万民,世叔则是为大宋的外部安定做贡献,劳苦功高。”

    赵承嗣一记小小的马屁拍了过去,还没有上任就被赵承嗣给夸奖了一番,窦偁也有点不要意思。

    主客主管诸藩朝贡,接待事宜,不仅仅是针对其他国家,就连大宋境内的那些少数民族前来朝拜天子都是主客的职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