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五八章 迁都之意(第2/2页)  大宋第一公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能的帝王,除了因力不从心而产生失望和无奈,也当然会意识到巨大的危险。

    北汉在黄河以北,与汴梁仅相隔一河。而强大的契丹也随时有可能挥戈南下,以汴梁平坦开阔的地势,如何抵挡辽军铁骑?

    要保证四战之地的安全,只能以兵为险,所以驻守开封的禁军数量急剧膨胀。

    那些已经习惯于享受安逸生活的大臣们,看到有重兵屯守京师或许会感到心安,而赵匡胤则已清醒地认识到了军队庞大对国力的巨大消耗。

    他提出迁都洛阳就是为了“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只可惜,他的远见卓识未能得到大臣们的理解。

    极力反对赵匡胤的提议,大部分臣子都反对。

    最终在赵光义“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的劝说下,不得不做出妥协。

    其实,对于这次迁都之议还有另一种猜想:御弟赵光义早有谋位的野心,一直在做着精心准备,他作了十几年开封府尹,在京城培植了大量的亲信势力。

    不管赵匡胤对此是不是有所觉察,迁都之议对赵光义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所以他当然要竭力反对。而大臣们不过是受了他的鼓动,帮他制造氛围而已。

    这样的分析“阴谋论”色彩过重,却并非没有道理,此后事态的发展,甚至包括赵匡胤几个月后的诡异死亡,都可以作为怀疑赵光义的理由。

    在最终做出妥协时,赵匡胤忍不住仰天长叹:“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此语在百年以后验证。空前庞大的军队消耗着大宋十分之九的财力,却仍无力阻挡外敌的入侵。

    开封终于在靖康二年被金军攻陷,北宋灭亡。

    现在赵匡胤说出来汴京已经是是非之地,要去洛阳巡视,谁又能保证这是不是对赵光义有所警示呢?

    不过赵承嗣却不敢乱说话,只是低着头,这种事情是可以乱说的,这毕竟是人家赵家的家事

    虽然自己也姓赵,但是不是人家赵氏皇族。

    不过想到宋朝的百年屈辱,赵承嗣还是忍不住的说了一句:“官家,臣下冒死猜测,莫不是您有迁都之意?”

    赵匡胤眼中精光乍现,这小子说到自己的心坎之中去了,这小子果然不是一般的人。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