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3 章(第1/4页)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有这么一段:

    反方: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xìng,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

    3.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辩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让人很难驳倒,但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带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真可谓精彩绝lún!

    4.正本清源

    所谓辩论中的正本清源,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使其为己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是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辩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5.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xìng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xìng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jiāo锋:

    反方:我想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jiāo换精神?

    正方:对方辩友错误地理解了等价jiāo换,等价jiāo换就是说,所有的jiāo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jiāo换,雷锋还没有想到jiāo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