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1/4页)  看罢西游不成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相帮上一把罢!就这样,原来的对头成了哥们儿兄弟,小圣和大圣共同击败了张牙舞爪的妖精九头虫,夺回了佛宝舍利子。同时,二位神圣也祛除了心中那个锋芒毕露的妖魔,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佛宝。孙悟空还深有感触地劝那位国王把"金光寺"改名为"伏龙寺",以示力戒张扬、炫耀,始终谨言慎行。

    -------------------------

    来自鸟巢的经文

    -------------------------

    你知道乌巢禅师是谁吗?十有八九你会回答:"不知道。"尽管在整部《西游记》里这个叫乌巢禅师的村野和尚仅仅出现过一次,然而他却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在这部关于取经的小说里真正出现的"经文"其实仅有一部,而这部经并不在唐僧从西天大雷音寺取回来的数千经卷里,却正是半路上遇到的这位山野和尚乌巢禅师顺嘴说出来的。不仅如此,这位不是神仙的神仙还预言了大唐圣僧西天取经的全过程。一路上唐三藏按照乌巢禅师的预言渡过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障碍,终于到达了灵山。既然知道的人不多,那就稍微说一说。

    说唐僧收了猪八戒,走了一个多月的平稳路,忽然看见一座叫浮屠山的高山。这山上有棵大树,树上有个大鸟巢,窝里就住着这位乌巢禅师。(注意:可不是鸟巢禅师呦,也许这正意味着这位禅师就像是鸟的眼睛,能看出去很远吧。)禅师远远地看见了唐僧,知道自己要等的人来了,即离了巢穴跳下树来迎接。乌巢禅师并没有问唐僧一行要去哪里,倒是唐僧先开口问道:"西天大雷音寺在哪?"禅师回答道:"远哩!远哩!一路上尽是狼虫虎豹,太难走了。""那么究竟还有多远哪?"唐僧一边问一边虔诚地施礼。禅师没有直接回答唐僧关于取经的路应该怎么走的问题,而是静静地说道:"路途虽然遥远,总是能到的。但只是那些魔障难消。我这有《多心经》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计二百七十个字。如果遇到魔障你就念念吧。"然后,顺嘴说出了一部经,这就是

    第三部分 第38节:来自鸟巢的经文(2)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西游记》全书中惟一全文出现的佛经,它在浩如烟海的佛教经典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这部经自传入中国以来,流传至今大约有七个译本,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而在众多的译本中,又以唐玄奘翻译的影响最为深远,这个译本通常被简称为《心经》。

    《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经书,文字极为简约,却包含了博大而深邃的智慧,堪称佛教经典之巅峰。甚至有人认为在这短短的两百七十个字里包含了全部佛学的要义,可以称得上是佛学经典的核心。《西游记》里所引用的这个译本恰恰就选择了历史上唐玄奘翻译的版本。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虚幻就这样被这部《心经》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人心正如巢中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