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1章 丝绸(第1/4页)  回档一九七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什么话?”

    “自强,比如说丝绸。”

    刘向忠还有点听不懂。

    “刘叔,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想让美国人接受香江的电影很难很难,只有李小龙勉强做到了。仅靠东南亚与香江能有多大市场?没有市场,敢上这种大制作?”

    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衍生品,香江版权同样有点混乱,加上市场有限,所获的利润同样不会有很多。

    刘向忠还有些不明白。

    “华人的电影还得靠中国发展,中国发展起来了,会渐渐重视版权,随着良性互动,利润增加,也能渐渐推出这种大制作。”

    李默说这句话时有些底气不足。

    确实,后来中国电影票房越来越高,隐隐有赶超美国票房之势,可问题也多,首先衍生品全靠观众自觉了,休想指望国家来出手对付盗版。

    电影票房那么高,都没有哪家电影公司认认真真的拍电影,全在忙着圈钱,结果票房越来越高,电影越来越烂。可怜一部夏洛特烦恼那种片子,居然被观众都当成了神片。

    那时候香江电影则是更加没落。

    可中国现在问题更多,各方面的落后,别的不说,陶瓷,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但最好的陶瓷不在中国,除了一些碗罐瓶子,稍有点技术含量的高级工用陶瓷,都与中国没有关系。

    再比如丝绸,总是中国的吧。同样,最好的丝绸也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

    日本的桑农是农场制经营,而中国是家庭作坊式,产量和品质都不稳定,国内的茧丝长度和纯净度等指标普遍落后于日本,导致国外根本不相信中国能生产出来高品质的原料。

    再到加工,从缫丝c织绸到印染,从生产工艺再到生产设备与机械,各方面都落后。

    关键能拿得出来的品牌更没有一个。

    李默开始准备宜丽时,当时第一个想法便是尽量地推出各种丝绸服饰,原因简单,这是中国特有的材料。结果泰勒下去调查后,将结果告诉李默,李默都不大相信。

    没有办法了,只好像爱马仕一样,先从日本进品丝料,未来则是巴西到了明年资金进一步充足,再来购进各种生产设备,引起人家的先进工艺。至于茧丝,李默则是无能为力,与耕地面积无关,日本人耕地面积更少,但在87年私人敢不敢承包大片耕地搞农场?

    李默又让孙红旗查了查,奇怪的是各地政府懵懂无知,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没有发现,李默也不说,等到宜丽开工,他不相信他用宝贵的外汇从日本进口生丝过来,甚至大半成品的丝绸过来,上面不盘问。

    布料皮革也是如此,看似纺织品替国家挣了不少外汇,但与丝绸一样,高档的布料几乎找不到,全部是大路货色的产品。李默虽心里有了一些准备,可面对着这个调查的结果,也感到久久的震惊。孙红旗更震惊,不调查,他同样也不知道中国的丝绸居然不如日本的丝绸,不但不如日本的丝绸,高端丝绸韩国人也渐渐赶上来。这还不是更惨的,这几年,由于日元升值,土地成本与人力成本上升,日本人又将桑蚕业带到了巴西,几年后迅速巴西的丝绸质量又超过了中国,实际高端丝料巴西现在已经就超过了中国。反正中国丝绸业在这几十年内,一直处于食物链耻辱的最下端。

    问题来了,李默说中国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一是指人力成本,二是指配套完善,这个配套完善包括更广,产业链c运输与技工,别看许多技工技术不是太好,对先进设备也不大熟悉,可多少有些底子,磨一磨,则可以进化成为一名合格熟练的技工。若是没有半点底子,难道从无到有,慢慢来教导他们?

    在这中间产业链却是最重要的。

    若是一半都从国外进口,成本优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