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平定匈奴,诸方反应(第2/3页)  来到三国我为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率得胜之师回冀洲会成亲而不会对曹操开战。所以现在联合刘明攻曹不合时宜。”

    审配道:“许大人,为何刘明率得胜之师回冀洲不与曹操一战?现刘明之军比出征之前更为强盛,何不一鼓作气而攻下曹操迎接圣上还朝。何况刘明手上还握有曹操与公孙度c宋建c韩遂及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等人往来书信,此等物证可说明曹操有灭刘明之心。”

    许攸道:“曹操必知事己败漏,所以会派人送公主去冀洲与刘明完婚。刘明会顾全朝庭大义所以不会出兵攻曹操”

    逢纪道:“许大人所说很对,我也赞成。”

    郭图道:“主公,此时正是联合刘明攻曹操最佳时机,我等派出特使,许其刘明大利,刘明见利一定会与我等联合攻曹操,现曹操有害他之心刘明哪能能容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此时联合刘明攻曹操收复失地正好。”众人各说不一,袁绍见一时无结果只好让各人散去。

    益州cd府张松c法正c庞羲c雷铜c杨怀c张任等文武聚在一齐商议张松说道:“刘明大司空新得凉洲,不得不防从凉洲入益洲,我等商议后须告之主公。”

    张任道:“从凉洲入益洲可从阴平经梓潼可入川,经线可布重兵防守。”众人各说自见,汇聚齐后同至刺史府见刘璋,刘璋说道:“益洲多山地,不利大军远征,并沿途多关隘,曹操之青兖二州近在眼前,并富饶,刘明何苦攻远而舍近,舍肥而挑瘦?不必管他。”

    刘明率军回到冀洲休整三日后召手下众文武至刺史府议事说道:“今日有三议,首议何为国力?方今天下群雄并起,朝庭空有其名,国力消失,而国力乃兴亡之根本。何谓国力?其一,人口众多,民家富庶,田业兴旺。其二,国库充盈,财货粮食经得起连年大战与天灾饥荒之消耗。其三,民众与国府同心,举国凝聚如臂使指。其四,法令稳定,国内无动荡。其五,甲兵强盛,铁骑精良。有此五者,方堪称强国。此乃先秦强国之根基。有其五点所以先秦能做到一统九洲大地,而我大汉几百年后反而轮落到地广民少,田业凋敝;饥荒遍地,国库空虚,无积年之粮;反观世家大族则府库丰硕,库中常有腐烂之粮草,世族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民治松散,国府控缰乏力;内政法令,不出都城;举国是兵,无一人可供朝庭指挥。所以我等须改观;其次议我北府军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军政的实施及匈奴c乌恒两族人员的安排。最后议此次做战的成败之处”

    徐庶说道:“国力强盛与否是靠政清吏明,上下擁戴,根基在庶民,灵魂在庙堂,所以要靠君上贤明,实施仁政,但也要加强法制”

    韩馥道:“徐军师!又要仁政,又要法制,不是前后矛盾吗?乍样实施?”

    徐庶道:“法不可能过严,如击杀三族之刑,官吏民等必须做到‘有法可依c违法必究’八字,但有的事违反道德而没有违法此时则须要君上与官衙实施仁政。”

    田丰道:“国力强乃一为甲兵财货之强,二是明君吏治之强,三为地广人众,四是国富民强,五为上下一心,政通人和。”

    刘和道:“主公以废除田地私有c奖励农耕c兴旺田业为主,大兴学堂就是强国之路。”

    沮授说道:“以后要一统九洲,江南荆扬二州江河湖泊较多,益洲c交洲多山,所以北府军以后的发展一是发展水军,二是发展山地军。匈奴c乌恒两族人员的安排依前例相同安置”

    庞统道:“此次对外族之战其实就是外族人口集中居住造成,乌恒本是大汉子民,南匈奴也是,但因集中居住,朝庭一时软弱所以才造成此次战事,所以安置这两族人员时应考虑分散安置。”

    贾诩道:“此战过后,我军需改进的地方有,一,兵种搭配问题,二,骑兵装备问题,三,努箭的射程和连续性及杀伤性问题有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