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钓鱼台公子悠悠,开明馆姐妹融融(第1/4页)  重生之再世娇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果然有人按耐不住了。”竹园小映内,苏荇放下手中信笺,笑道。信上所言,陈瑶冰离蜀未久,西蜀太师严拂光便主动找上门来,意欲弃暗投明。

    乐山垂首请示道:“是否要予他相应回应,以安其心?”

    “不急,传讯过去先吊着,让他们急一急。”苏荇一摇首,将信笺扔于一旁炭火铜盆内,不过一瞬便烧得干净,道,“待我入蜀后再作打算。”

    “是。”应声之后,乐山犹豫再三道,“少爷真要独身入蜀?蜀地凶险,属下愿与少爷同往。”

    “你去了,谁替我看着篁翠居?”苏荇笑道,“放心吧,西蜀不知我身份,不会跟一个孤身游历的小小书生过不去,何况我尚有天网作后盾。程老先生几乎将蜀地名胜走了个遍,不也安然无恙。”

    乐山还是有些担忧,欲要再劝,却听苏荇道:“此行,我会带上一池波。有一池波在手,自保足矣。”乐山这才放心。

    见他放心,苏荇又道:“交代你之事,办的如何了?”

    乐山答道:“人已经来了,我将她暂时安置在城西小院内,吩咐她不要随意走动。”

    苏荇颔首:“很好,让她先将那身杀气卸了,再来见我。另一件呢?”

    乐山转身,自屋内一处书架上取下一方木匣,置于苏荇身前的书案上,道:“所有东西都在这了。”

    苏荇打开木匣,匣中放着一卷微微泛黄的卷宗,卷宗透着极淡极特殊的墨香。纸与墨,皆非比寻常,乃天网专用,防潮防腐利于长久保存。卷宗面上写着一个名字,代表此卷之中记录着此人的生平,从出生到如今,事无巨细。

    苏荇扫了眼那个名字,将其拉开,细细观之。

    “苏蔻绯,天祈永州惠水乡十里县人氏,生于靖和七年八月廿一日,其父据察为文昌侯苏冷泉五子苏劲霜,其母姜氏,闺名佩香,乃巧绿班班主之妹。其生性木讷,不善言辞,少与人言。家中清苦,然三餐无虑,时遭舅家欺凌,幸无大碍,左右邻里,”

    一路看下来,虽无有异状,但卷宗上所言,与苏荇所识之人却是大相径庭,其中定另有因由。苏荇心思一动,莫非此女亦如娇娇般,有那等奇遇不成?眉峰冷挑,继续往下一观究竟。

    又过几行,苏荇眼光忽凝。

    “靖和十八年六月初九,其于池边浣衣,不慎落水,幸救之。大病三日,混沌不清,即醒,性情大变。慧黠外向,谋划缜密,胸有沟壑,城府颇深,改头换面,仿若他人,甚异。”此等状况,极似娇娇,但又略有不同,娇娇还是娇娇,她则更似借尸还魂,已非本人。

    苏荇皱眉沉思,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娇娇之变,全因知悉未来,此女之变,亦可能是因其故,方性情大变,不妨改日试她一试。苏荇眉头一松,笑意初显,若真如此,不定还能从其口中套出些有用的东西来。

    苏荇接着往后看,笑意渐深,病愈之后的她,似乎奇遇连连。

    “靖和十八年六月十九,舅母原氏至其家,欲成姻缘,遭其撵出。原氏不甘,数日后又至,欲行强迫,其祸水东引,反陷表姐,原氏愤愤而走。”“靖和十八年九月,永州城内一偏僻茶楼,行将倒闭,其救之。援以无数无所闻之奇人异事于楼中说书人,加以宣扬,满城沸然,原为门可罗雀,今作车水马龙,其自茶楼分利颇多。”

    苏荇见此一笑,从未有人听过的故事么?倒可以找来说与娇娇,她必然欢喜。苏荇一目十行,往下扫去,忽地眸色一冷。

    “靖和十八年十一月初二,其自永州反回,路遇一重伤男子,救之。藏于家中地窖,悉心照料,男子伤愈,自行离去。据察,此人乃江湖血榜第七,楚无回,于皇子璋座下听差。”不管有心无意,此女竟与三皇子有了联系,观卷宗后面所示,那楚无回似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