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第1/2页)  没落的皇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梦中的元牲,梦见前方巨大的卧佛缓缓睁开了他的双眼,卧佛的双眼透出紫色的光芒,这光芒的颜色,这双眼如同有魔力一般,摄人心魄。元牲缓缓走向这光线的源头,倒下的罗汉像慢慢立起,地上摔碎风化的油彩也慢慢粘附上去,而元牲似乎是没看见,或是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罗汉的塑像,眼睛任然直勾勾的看着那发出紫光的双眼。

    一股凉风吹过,元牲突然打了一个寒颤,环顾四周,皮肤因为寒冷和恐惧而冒出了鸡皮疙瘩,额头冰冷的汗水滴在皮肤上的泥垢中,然后渗入,冰凉的汗水被皮肤感应,突然激起。问道“你们是谁?”

    四周一片寂静,紫色的光芒越来越亮,元牲本能的想逃出这做破庙,刚要转身,背后传来一股强大的吸力,而神智和被饥饿夺取的疼痛,这时也冒了出来,此时脑袋中只有一个字,“跑”。

    不知道这座庙有多少年了,在当朝太祖平定天下时,这座庙便存在,印度教用永恒的宿命让人,各有其所,让人得到灵魂的安详,佛教却打破了这一切,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更改了轮回的限制。

    几千年,不知多少代智慧的结晶添加在佛上,让佛像更加五彩斑斓,信众更巨。把无数信众生平的经历累加,累加至一座大山,大到让某一代人无法肩负。

    佛教自古以来被官家喜爱,也被百姓拥戴,官家爱它,因为它能让百姓各安其份,百姓爱它是因为它能解答困惑,救世爱民。不过这也仅是佛教而言,落于僧弥之上,便是各有各的不同了。

    这座庙百年前的以为游方归来的和尚,不知从何处学来一些方术,自他成为主持之后,年年开粥厂救治各方灾民,流民。不出三年,流民越来越多,围聚在寺庙脚下,有数千之众。流民不乏懒汉无赖,终日以寺庙接济为生,平日游手好闲。日子久了,因为不愁吃穿,渐渐聚集成帮,其中领头的便是一位叫陈粥的的黑壮汉子。

    话说这陈粥生于贫弱之家,父母都是本分的长工,虽然不能顿顿吃饱,却也是添水加糠能对付着过日子。

    在陈粥十七那年,县里发生大灾,地主家为防饥民抢粮,建了一只戍卫粮仓大宅的卫队,陈粥便是其中一员。陈粥入了这卫队,吃自然是不愁,但是家里父母姐妹却在忍饥挨饿,便和地主商量,想借一些粮食从工钱中扣,这地主虽然不是积善之辈,不过放债给下面佃农却是乐于施这些小善的,既可以放粮收租,又可以笼络人心,两全其美。这陈粥拿了粮,给家中解决了温饱,本该是兢兢业业帮地主好好看家护院才是,不过才两日,村中又来了一批饥民,这群不同以往的逃难饥民,似乎是一个寨子一起逃荒的。

    这群灾民到达村子的第一日,便落脚在村子边的山脚下,一老者和两个中年汉子到地主家门口,这老者自称是李家村,举村逃难至此,希望地主能借一些粮食,好让他们度过几日,几日后待老幼缓口气便走。这地主百般推脱,不愿借粮,却又不愿做着恶人,

    拉过来给陈粥说道,“这第一日便来借粮,借了估计是还不上了,今日借了,吃的了甜头,明日估计又会来借,日此下去,赖在此地不走了,更是一个麻烦。你过去,给他们喊话道,我们村也受灾了,粮食也勉强度日,东拼西凑,凑出了一袋粮食,让他们早点上路。别耽误了路程”

    陈粥拿了地主的意思,便上村头喊话,道“今日各位到我们村,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粮食给大家,为了各位着想,大家还是尽早赶路,别耽误了行程。”原来这陈粥拿了地主这本来给灾民的一袋粮食,心思便有了,家里面才借的地主家的粮食才两日,也快见底,不如把这粮食一贪,给家里送去,家里也能吃上几日饱饭。心思一定,便喊出上面的话来。

    这灾民数目本来不少,虽然都是本分的种地为生的百姓,但路过村寨,多多少少也能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