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0章 落幕(第1/3页)  大唐余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升元五年十月初七,宜嫁娶c纳采c出行c动土。这天浩大的犒劳北伐的钦差队列在江宁城外集结完毕,等待着钦差大臣的到来,全军即将北上。

    钦差队列以江宁禁军朝云军c豹韬军组成,附带上部分京畿之地的厢军,浩浩荡荡近两万人,携带着大批行赏的物资,自三日前便在江宁城外陆续安营扎寨了下来,浩浩乎近乎占满了整个江宁北城门外,连绵几十里。

    这几日的江宁城早就传开了南北方将议和的消息。一个月前的江宁誓师大会宛如还在眼前,那天激情澎湃的帝王李昪将象征皇权的金剑递给了征北大将军向胥,后者提剑振臂高呼,惊才绝艳的大学生冯延巳亲读北伐檄文,壮烈誓师中,三路大军趁势即刻北上。

    那是整座江宁城都见证的惊才绝艳的一刻,压抑了许久的家国天下情绪在那场举国之力的北伐誓师中被点燃。年轻一辈们跃跃欲试,脸上喜气洋洋,希望在这场浩大的北伐中能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寒门子弟希望能建功立业鱼跃龙门,一举改变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至于豪门子弟则希望通过这场北伐战事稳固自身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但对于老一辈人们,他们却基本都是满含热泪,心中想的却是无时无刻不希望北定中原。

    中原,那是一个南方名士读书人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是老人们压抑了一辈子的情绪。自北方逃难南下后,南方的高士门阀们无时无刻不在希望着等待着这一刻,期盼着能再度回到北方的家园故土。唐末乱世南下逃难近乎百万人?要知道在南方这片富庶之地在百年前不过是一片荒土,历经这些逃难而来的家族们的百年积累与辛苦发展,才让这片南方的江南水乡发展成了现在这般天下经济中心的鱼米之乡。但这里,终究都是漂流在外的异乡人呐,归根结底,这些在南方的人们,根与情都在中原呐。

    南唐北伐的初期确实是顺风顺水,寄予厚望的中西二线也是摧枯拉朽般直插后晋腹地,不被重视的东线也是稳扎稳打,三线出击的南唐朝每日都有一波接一波的信使从江宁城东门进,一路上都是喜气洋洋的。

    初期的捷报让的所有人都以为后晋已经摇摇欲坠了,再用把力,南唐朝争霸中原的梦想只怕就是要成了。那几天的江宁城载歌载舞,人人都在庆祝着重回中原的喜悦。更有甚者,豪门大族们甚至已经开始私下瓜分起中原之地。从渭河到陇右,甚至已经被这些异乡人们分了个干净。

    可惜这种喜悦的情绪并未持续太久,前线很快就传来了对峙的消息。两路大军被后晋军队拼死阻拦在了城外,前进不得,至于另一条东线也是并没有任何消息传出。

    江宁城依旧是每日信使来来去去,带回的消息却让整座城气氛都冷了下来。现在是所有人都知道了北伐前线不利,只怕并不是那般简单就能解决。

    幸运的是江宁城乃至整个南唐朝的煎熬并未超过半个月。随着东线高上离军的大胜破局,中线宁国军,西线昭武军纷纷破城北上。不过三日,南唐大军得前线部队早已站在后晋西京洛阳城外,让的后晋希望借助三城的犄角之势守城的苟延残喘的希望彻底打碎。

    江宁城再度热闹狂喜起来。这次看上去是木已成舟了,只怕是后晋已经是日薄西山,即将是已经冉冉升起的南唐朝入主中原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后晋使节高调前往江宁城,一路上对外表态希望求和。

    初时后晋使节前来江宁请求议和的时候,整座江宁城都爆发出了极度的厌恶感。在如今即将灭国的关头希望通过议和强行续命,那本朝费尽心思打下的后晋领地该如何是好,对那些奋斗在疆场上的战士们又该如何是好,退一万步,那些无时无刻不希望重新回到中原的豪门大族们又该如何是好。

    江宁城通天的喧嚣表达出了一个统一的意见,不同意,相对而言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