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风声鹤唳(五)(第1/3页)  飞天之娇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清晨,梅冰清起了个早,正要和姨母哥哥一起出门,忽然看见郝雁奴规规矩矩站在院子外面,手里递了个东西过来,细看之下是个鲜翠欲滴的柳叶镯子,纹路精致,小巧玲珑,戴在手上不大不小正合适,也不知道这人怎么晓得她手腕的尺寸,还知道苏州人清明要戴柳枝的习俗。她心里一暖,心想这人一路上体贴备至又谨守分寸,这番心意着实令人感动。

    到了客厅,只见阿薰已经坐在桌旁好奇的瞅着一桌子的冷食,颜夫人和颜悦色笑容可掬的夹起一个色如碧玉的青团子放进她碗里,为她一一介绍,“这叫焐熟藕,要蘸着赤砂糖浆食用,这叫香椿头,这个时令味道最鲜,这个叫酒酿饼,趁热吃最好”

    颜夫人眼见这孩子迫不及待,拇指大动,心里高兴,“喜欢就多吃些,我上午要出门拜祭亲人,晚些时候就带你去山塘看会,那里可热闹了,你好不容易来一次苏州,可千万别错过。”

    白居易在苏州修建的七里山塘已经沿袭近千年,属每年“三节会”时最为热闹,几人傍晚时分到了山塘,颜夫人带着梅冰清去游人如织的花神庙上香,梅世英也跟着去了,阿薰和秦维桢生在中原,不曾见过这熙熙攘攘船只拥挤的河道,当下便上了最大的一艘画舫,兴致勃勃的东张西望。

    梅英落尽,柳眼初开,那雕栏玉砌,古色古香的船儿悠悠荡荡的在古运河航行,月色如银,浩渺一片。几人上船时辰晚了,只能坐在角落里,阿薰在最里面,与秦维桢并排挨着,对面坐了一位年轻公子,身着杏色长衫,纤眉秀目,温文儒雅,秦维桢对面倒是一位一身竹青锦袍的中年人,圆脸微髭,细皮嫩肉,倒像是个养尊处优的商人。这两人倒也和气,对着两位新来的邻座颔首致意,便自顾自的观景赏玩。

    这时进来个约莫八九岁的小姑娘,一身红衣,双瞳剪水,两颊嫣红,乍一看倒像个年画上天真烂漫的吉祥如意娃娃,那丫头捧着个小酒壶,挨个给桌边客人倒酒,想来是这船上的童仆,想必是新来的,略显的笨手笨脚,走到阿薰身边时被桌脚拌了一下,一个踉跄,幸亏阿薰眼疾手快扶了一把,那孩子才没摔倒,但是酒水还是洒了一点出来淌在桌上,阿薰见那船老板探头过来查看,赶紧用袖子擦了酒渍,自己拿了酒壶,打发那孩子走了。秦维桢看了心道:这人看着不好相与,实则心地善良,保护弱小,不像大奸大恶之徒。

    这时听得对面公子道:“闻这酒香浓郁,可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阿薰眼睛一亮,吸了吸鼻子,见那公子斟满了一杯酒对着自己遥遥一敬,也不含糊,举起杯子一饮而尽,只觉入口绵甜,回味悠长,四肢百骸都舒展开来,欣欣然又是一杯。

    两人推杯换盏了几番,忽然见方才那小丫头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急急忙忙的挤进角落蹲下缩成一团,竖起一根手指对着阿薰做了个“嘘”的动作,只见一个燕颔虎颈,浓眉大眼的汉子奔了进来,四下张望,明摆了是在找人,不一会儿便寻到这处,对着几位客人一抱拳道:“打扰几位朋友,不知道可有人在船上看到一个红衣小姑娘?”

    阿薰只觉得那丫头扯了扯自己衣角,不动声色的挺直身子挡个严严实实,扫视一周,见另外几人都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方才不紧不慢道:“见是见过,但刚刚人已经出去了。”

    那汉子面色一沉,道了声谢,又急匆匆出去了。郝雁奴看到他腰间佩的长刀,做工精良,出自名家,面上太阳穴鼓,印堂有槽,是个内家高手,站起来跟了出去。那女孩子抬起头来,冲阿薰得意的眨眨眼睛,露出一双小巧酒窝,颇有些狡黠灵活。阿薰看到这副可爱模样,蓦地心头一动,展颜一笑。

    那丫头怔了怔,只觉得这人一笑如同夏日暖风,能使冰雪消融,晴空万里,再大的委屈见了这笑容也烟消云散了。这人看着冷若冰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