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抠门的老杨(第1/2页)  风吹东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月底的时候,老杨来到了北京,显然这是部里让来的。

    老杨送来了柳毅楠的“北航”录取通知书,只是录取专业上写的是计算机硬件工程及软件编程,柳毅楠还赫然看到,录取通知书上名字就写着“柳毅楠”!

    他苦笑之余对组织的强大办事能力有点膜顶崇拜了!!

    老杨看到儿子规规矩矩的跟个新兵似的,倒也放心。把儿子交给组织也确实没啥不放心的。

    老杨只住了一晚,给儿子扔了一千块钱,这是柳毅楠在“北航”要交的学费和这个学期的生活费。

    老杨两口子每个月工资加到一起不到一百八十快钱,对于当过生产队长的老杨来说,经济账算得是很明白的。

    平时老杨夫妻俩的工资刚好应付一家四口的生活费用,儿子在北京省点花,一个月八十到一百块钱还是够吃饭的

    老杨从小就是个苦孩子,哇哇学语时,老老杨就当了游击队员成天在山里跟日本鬼子c伪军还有蒋顽军斗法。

    等大了一点能跟着哥哥c姐姐上山挖野菜了,老老杨又参加了八路军戴着大红花去了关外。家里扔下十几口子是老的老c小的小。

    老杨的老娘四十多一点就去世了,虽说那时候赶上60年“二两粮”,老娘的去世有一半原因是饿的,但老杨一直认为是老老杨没在家那些年把老娘的身子骨给累垮了,不然,吃糠咽菜也能熬过建国后那三年最困难的时期。

    老杨一直到参军前就没穿过新衣服,家里面吃的都是稀的,基本上有上顿没下顿的。

    虽说老老杨从部队转业回来后日子不是那么的难熬的,但家里的口粮一直是不够吃。老杨18岁出去当兵也是为了给家里省口吃的。

    一直到老杨从炮校毕业提干,老杨才第一次回家探亲。除了留下路费,老杨临走时把当兵以来攒下来的钱都留给弟弟娶媳妇。

    老杨上头还有三个哥哥个姐姐,虽说也都结了婚,可日子也都过的清苦无比,老杨每个月把大部分工资都寄了回去。

    所以等老杨自己结婚时,用的是丈人家的房子,自己能拿出手的就是给杨妈妈买的那块十几块钱的手表,而婚后回部队时,那块表又戴到他自己的手上。

    老杨的抠门自己媳妇家那头都知道。但他对自己丈人c丈母娘是一点也不抠门,老丈人爱喝点小酒c丈母娘爱吃糕点,而老杨每次回家都是地产的白酒c糕点必备,临走时还给丈母娘留下十块c八块的,对当时的农村来说,有这样的女婿就不错了,那时候老杨每个月工资可是不到二十块钱。

    一直到柳毅楠上初中,他的衣服都是老杨的军装改的。到上高中时,老杨每个月才给儿子两块钱零花钱。

    老杨有一点失策了。他以为张副处长说柳毅楠带工资上学,自己就不用负担柳毅楠的学费和生活费了。

    等到了北京才从李起那了解到自己儿子上学期间只发补助,工资等到毕了业补发。并且,人家也只是考虑公安大学这头免学费,而“北航”那头是一点也免不了,学杂费还得照交不误。

    老杨从李起那儿了解了北京的物价情况,想到每个月儿子还有四十块钱补助可拿,一个学期四个半月的学习时间,除了学费每个月再给他八十块钱,节省点花应该是够了。

    柳毅楠倒是无所谓,老杨给多少就拿多少,够不够以后再说。

    老杨给儿子又留下一块手表,说是柳毅楠的老姨给买的,丹东产的“孔雀”表。虽然比不上上海的“上海”和天津的“海鸥”名头大,但每次训练时都得麻烦李起或者教官给自己掐表,柳毅楠也觉得自己没面子,有块手表倒是解决了自己不少问题。

    老杨走后,柳毅楠时常拿出老杨带来的杨妈妈写的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老妈的唠叨都写在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