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论势(2)(第2/4页)  日暮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陛下抬爱微臣了,这是微臣花了十余年与门人弟子一起所著的《海国图志》c《西学列志》c《变法通议》等书,请陛下收纳。”徐启同一边说着,一边向左近门人摆了摆手,立时便有四个身强力壮的弟子抬了一箱沉重的檀木箱子来到御下,开箱一看,便见箱内整整齐齐地摆着近百部厚实有余的线装书,墨香悠悠,书韵绕梁,却不知凝结了多少徐氏子弟的精力心血。

    众人见得此箱,心中皆是巨震,暗自感慨:“这隆庆山庄之名百年不衰,竟是这一代代子弟心血而凝,徐氏一脉的家训传承何等拔卓,才能一代代将先辈的精神意志传承下来。”

    “朕能得太傅如此倾力支持,铭感五内。朕在此立誓,于朕有生之年,必致我大明兴盛,百姓富强,若违此誓,当遭万民唾骂,车裂而亡。”于天子而言,这誓言已有泰山之重,皇后袁氏,燕王,宣王以及三大宰辅见天子如此,纷纷跪拜,行三跪九叩大礼,口诵:“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氏子弟见得如此场面,随之叩首。所有人只觉心中激荡热烈,对于眼下这少年天子更是钦敬到了极处,便是为其蹈死不顾也无半分怨言。

    “陛下如此气度襟怀,令人钦佩。”徐启同从容说了一句,稍顿,复又沉声说道:“但凡变革,说来虽简,行之繁难,而这中体西用乃我九州五千年未有之变,其中要领便是一个‘缓’字。想来陛下对于东瀛行民治维新之举已有所耳闻,戊辰之战历时两年有余,虽得成功,但东瀛国力,民力渐尽,积弊已深,此为急行之祸。反观我大明幅员九百万里,拥生民四万万,山川湖泊数不胜数,金银铁矿成千上万,此乃地利;至于人和,陛下在居摄八年时,下诏广开言路,诸子百家之学尽传乡野,西夷理学兴盛于江浙一十三州,九黎城,隆中书苑以及牧野原奉天子诏谕,近年来研习西学已有小成,精英子弟辈出,便是微臣这小小的隆庆山庄,亦有不少通晓中西的门人子弟,民智已开,正是施行王道之时。”徐启同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天子,似有未竟之言藏于肺腑,愈发显得高深莫测。

    朱祁珏见徐启同神情,心知有异,轻笑道:“已近中午,朕这肚子可是饿了,今日之会到此为止,叨扰太傅了。”

    “皇上客气了,来人,传膳。”随着徐启同一语而落,整个隆庆山庄随即忙碌起来,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倒是把帝驾而来的凝重气氛给冲淡了几分。再加上隆庆山庄内本有不少自西洋留学而会的徐氏子弟,对于九州的礼法体制看得极淡,言语举止间的随性自在如同一股清风在天子行辕里渐渐弥散,让那些随侍天子的朝廷重臣,皇亲贵胄开了不少眼界,仿佛在他们的眼中,开启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当然,其间不乏举止荒诞逾矩者,若是于禁宫中,必是身首异处的下场,但自来隆庆山庄伊始,天子朱祁钰即下了诏令,若无大奸大恶之行,逾礼者概不追究,天子贤圣之名由此在隆庆山庄传扬不散。

    到了下午,天子借午睡之名将徐启同秘密召到了自己的寝室中,如此,只存于天子太傅之间的机要由此而谈。

    “上午见太傅似有未竟之言,现下已无外人,太傅可畅所欲言。无论是什么样的话儿,朕绝不疑忌太傅半分。”朱祁钰的神色坦诚而真挚,令人无由地感动。

    “陛下信重之恩,赏识之情,微臣感激涕零。”徐启同半跪行礼,心中激昂溢于言表,间有泪珠滚落,看得朱祁钰更是欣慰:“太傅快快起来,你我君臣相知理当如此。”

    在天子的搀扶下,徐启同站起了身,又过了好一会儿,才将激昂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整了整衣冠,显露出谋算天下的智者风范。

    “以时下的局势而论,陛下所忧者当为东瀛,太平教以及西夷之事,前月微臣门下弟子传来消息,西夷诸国在欧罗巴的战事已过泰半,一旦西夷腾出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