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常何奏疏(第1/3页)  贞观我扶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近日的心情很不错。

    虽说上个月他的第十二子李简早夭了,但依然没能影响他的心情。

    事实上自古以来帝王家都经常有皇子早夭,李世民迄今为止已经有过十三个儿子了,到现在也才早夭了两个,这种概率还在他能接受的范围当中,十几个儿子,早夭一两个李世民也许会悲伤,但绝对不会悲伤过度罢了。

    对于天子来说,必须时时刻刻保证自己不被情绪左右。

    最近有两件事让李世民的心情大好,第一件是蓝田县男刘平安所献上的马掌一物,这等骑兵利器,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足以为李世民扫荡草原的计划又增添了两成信心。

    小小铁器耳,能带来这般功效,李世民也有些稀奇,琢磨什么时候是不是要再为朝廷引进一批格物人才才好,鸡鸣狗盗之人都能救了孟尝君性命,足以见得世间三教九流之人皆有其用处。

    李世民靠在软垫上微微一笑,至于第二件事,便是他又一个小公主降生了。

    他和观音婢迄今为止已经育有了四子两女,儿子已经够多了,女儿才是他眼下最想要的珍宝,兕子的降生便是他近日来心情大好的根本理由,也不知道是不是借了女儿的光,处理起政事来都让他感觉效率提高了许多。

    世间男子,不论身份高低,大多数都是想要女儿的。

    尤其是年轻时候越英雄越多情的男儿,就越想多生几个善良可人的女儿,等她慢慢长大后悄悄告诉她,其他男儿都是坏人,要与他们保持距离。

    李世民不能例外。

    他轻轻起身,略过了恭候在一旁的内监,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了一本书,低头一看,竟然是先秦时候的道家著作《鹖冠子》。

    “这本书”李世民微微迟疑,这本《鹖冠子》上承老子,下启两汉,与《列子》《吕氏春秋》互相印证,是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要不要换一本《诗经》?”李世民拿捏不准,这位帝王自问自答之间,脸上神情不断变换,若是有不知情者还以为天子在考虑什么军国大事呢,居然左右不定到了这种地步。

    事实上,李世民只是想为刚刚降生的小女儿兕子取名而已。

    “算了,李唐尊道,道家名著又有何不可呢?”李世民畅快一笑,如今大唐境内道教就是最显贵的学术流派,以道家著作为爱女起名,并不稀奇,更何况此书作者当年也是楚地大贤,不算委屈了兕子。

    李世民轻轻翻开此书,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圣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

    李世民一眼就钟情了此句里的“明达”二字,明达在这里是对事物有明确透析的认识,以及通达之意。

    “庞冲何在?”李世民挥袖喊着,很快就有个面白无须的内监快步走了过来。

    “圣人。”

    李世民笑道:“派人去询问皇后,给兕子取名明达二字如何?”

    “诺。”

    内监走后,李世民晃了晃手腕,旋即又跪坐到了案几之后。

    案几上摆放有高高一摞奏疏。

    李世民前几日曾经下令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而眼前这批奏疏就是他的“成果”,只是还没来得及看罢了。

    有一封奏疏,与这一摞奏疏分开了,被放置在另外一侧,李世民知道这是蓝田县男刘平安所上的奏疏,于是又将这封奏疏放在了一摞中的最后。

    带兵多年,李世民早就习惯了将好酒好菜放到最后才吃,奏疏也是如此,这封蓝田县男所写的奏疏是李药师亲自送来的,足以见得他对这封奏疏和刘平安的看重,这也正是李世民选择将这封奏疏放在最后的原因,若是珠玉在前,再看其他奏疏难免会觉得食之无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