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第1/2页)  贞观我扶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原王氏开基于两汉之间,东汉末年的王允以他在国家c社稷上的力挽狂澜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进入魏晋之后,门阀政治走向兴盛,太原王氏既是这一政治的受益者,也是这一政治的受害者。他们曾封侯拜相,出将入相,也曾屡遭磨难,坎坷备历。

    隋末唐兴之时,王氏有一奇才名为王珪,先仕前隋,再投建成,两路堵死后,最后向天子李世民摇尾乞怜,凭借自身手腕威望,竟以隐太子心腹出身登顶朝堂,成为了总领百官的宰相之一,其人生经历之坎坷,足以用沧桑来二字形容。

    太原王氏在长安城和并州城内皆有府邸。

    其中长安宅院位于布政坊,占地数百亩,千门万户。门前两座雄壮石狮,十余家丁守宅门,文官来此下轿,武将入门下马,朱红色的厚重大门威严无比,汉白玉台阶尽显贵族风范,庭院内小桥流水竹林亭台楼阁皆有,或显江南风光,或凸并州人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近百王氏子弟都居住在此,皆是俊男美女,府中护卫c厨子c下人应有仅有,处处彰显着百年世家的豪富与奢华。

    而在此时的王氏花园当中,已过花甲的宰相王珪正跪坐在胡床上闭目养神,在他面前台阶之下,跪有两名年轻男子,皆是风姿俊秀,正是王珪的两个儿子,王崇基与王敬直。

    管家走了过来,轻轻点燃炉中香薰,小声道:“相爷,代国公将在举办诗会,长安城已人尽皆知。”

    王珪闭起的眼睛忽然睁开了一条缝,精光闪烁:“哦,李药师终于也不甘寂寞了么,派人去探探唐俭作何反应。”

    “诺。”管家缓缓退下。

    跪在堂下的王崇基忽然道:“父亲,前几日蜀王和那刘平安先后求见李药师,李药师亲迎蜀王,对那刘平安却是避而不见,依孩儿看,李药师这是在找一个契机为刘平安铺路。”

    “混账!”

    王珪轻轻喝骂道:“为父称他李药师,是因为他与为父年纪相仿且同为宰相,你算什么东西,也配直呼其名?”

    王崇基脸色涨红,惭愧道:“孩儿错了。”

    “自己动手,以后记住了,李靖天下豪杰,不是你这竖子能轻侮的。”

    王珪随手抄起身旁藤条,丢在了王崇基身前。

    咻咻!

    王崇基没有迟疑,拿起藤条对着右臂狠狠扇着,疼痛无比,但还是硬咬着牙没有出声。

    敲打完长子之后,王珪又望向了年仅十八岁的二子王敬直,问道:“敬直,你又如何看?”

    王敬直沉默片刻,恭敬道:“孩儿和兄长看法一样,代国公二子孩儿都认识,不像是能保住李家富贵之人,说不定那刘平安就是代国公和曹国公的共同选择。”

    沉默片刻,王珪感慨道:“这就是二李的高明之处,儿子不成器了,仍能在天下士子当中择其优者培养,将自家富贵系与他人之身,这可不是区区有魄力三字就能概括的。”

    “很可惜,为父就没有这种魄力!”

    王崇基和王敬直都在心中叹息,他们明白,在父亲心目当中,王家嫡亲三子里唯有三弟才是真的有才华,明明他们二人才是嫡长子与嫡次子,却总比不过三弟在父亲心里的地位。

    “太原王氏和刘平安已成死结,再无任何和解可能,现在刘平安的背后又站着二李这两条老狐狸,当真是棘手的很,若是为父早点狠下心来斩草除根就好了。”

    “一步棋错,往往要用数步棋来弥补,我们已经错失良机了。”

    “既然李靖要替他刘平安扬名长安,你们便去那诗会上会会他好了,派人去国子监给知礼告个假,到时候你们兄弟三人一同前去。”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有预感,刘平安接下来恐怕会成为王氏的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