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九章 并州第一才子(第1/2页)  贞观我扶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候,一个厨子打扮的男子大概是见这诗碍眼了,抄起抹布就要往墙上擦,嘴里还念念有词道:“某平生最厌恶的就是你们这些诗人,就爱显摆才华,读过书了不起啊!?”

    女子小嘴张大,惊呼道:“住手!莫要碰那墙!”

    厨子纳闷转头,见是被护卫拥簇的少女出声,明白自己招惹不起对方,讪讪道:“不知道哪位狂徒在此粉壁涂鸦,让娘子见笑了。”

    有食客叫嚷道:“你这人不会讲话便不要讲,什么叫狂徒啊?这可是并州第一才子刘平安留下来的墨宝,写在这墙上是你们客店的荣幸!”

    厨子恨恨瞪了那食客一眼,食客砸了咂嘴,没再说什么。

    并州第一才子,刘平安?

    女子皱眉思索片刻,好像听过这个名字又好像没有,一时间想不起是谁,但无论如何,她不能坐视这首诗被人擦掉。

    女子傲娇十足的挥了挥纤纤玉手:“这面墙我买了,你们可千万要妥善保管好!”

    厨子哭笑不得道:“娘子玩笑了,买这墙做什么,又搬不走!”

    女子身旁护卫瞬间拔刀,厨子眼前寒光一闪,顿时惊惧。

    厨子心惊胆战道:“娘子若是喜欢,随便给些银钱,这墙便是娘子的了,小店必定为娘子妥善保管!”

    女子理直气壮,忿忿争辩道:“这面墙不值钱,题了诗便价值连城了,你等着,我马上派人送来一千两银子!”

    “嚯”

    周围食客都是倒吸凉气,震惊于此女子的出手阔绰。

    女子一撅嘴巴,柔声道:“赵叔,劳烦你再跑一趟啦,回去跟父父亲说书音想要一千两银子来买墙壁,父亲若是不同意,你就把此诗最后两句背给他听,他就会同意啦。”

    侍卫点头,转身快步跑出镇子,翻身上马,朝着骊山大营的方向奔驰过去。

    女子留在原地等候,望着墙上那首《行路难》怔怔出神,细细碎碎喃喃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骊山大营。

    从新丰镇里奔驰回来的侍卫,此时正停在营地当中最大的帐篷面前,等候召见。

    帐篷内走出一面白无须之人,嗓音尖细道:“赵都头,请吧。”

    侍卫拱手道:“有劳公公。”

    侍卫进账后,快速扫了一眼,帐篷里此时只有两个人,案几后安稳坐着的是天子李世民,堂下站着的却不是太子,而是年仅十三四岁的蜀王李恪。

    李世民笑问道:“赵都头,琅琊那丫头为何管朕要一千两银子?她又起什么玩闹心思了?”

    “回陛下,臣与公主入新丰客店买酒,有墙面上题有一诗,诗名叫叫什么《行路难》,公主大概是觉得诗写的好,想用千两银子买下那面墙。”

    “行路难?”

    李世民略感兴趣,但却没有第一时间追问,反而望向了堂下少年:“恪儿,可知此题出处?”

    “”

    李恪思索片刻,肯定道:“父皇,此三字出自乐府旧题。”

    李世民欣慰笑道:“不错,纵观如今大唐诗坛,李百药善怀古诗,虞世南善宫廷诗,杨师道擅咏志诗,乐府诗却是很少有人写了。赵都头,能为朕背上几句吗?”

    闻言,李恪心头顿时巨震,整个人猛然一颤。

    刚才父皇提及的这三人当中,李百药是太子右庶子,杨师道是前隋宗室,虞世南前几年不接父皇旨意,拒绝去东宫任职,父皇无奈之下改授他秘书少监这样一个清贵官职,现在朝野之间有不少传言说他心向前隋,不尊天子

    李恪心中苦笑,父皇这又是在敲打他吗?

    同帐篷里的李恪心头巨震。

    赵都头却是没有注意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