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3 章(第1/4页)  曹操喋血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正好都去抢粮了,老窝蓟城仅剩了亲兵卫士数百人,根本就无法守城,只好从东城挖地道准备溜出城去。

    刘虞的部队趁机攻进了蓟城,哪知人虽多却不大会打仗,巷战中打得甚是辛苦,有人建议顺风放火烧了公孙瓒的那点兵,刘虞一看四周全是民房,那哪儿行?要以民为本么,怎能纵火烧民房?

    孙瓒也发觉了刘虞的这一弱点,就带人偷绕到上风头,放起了大火。刘虞的十万大军被一把火烧懵了,公孙瓒趁乱率领自己的这几百精锐直捣刘虞的中军,一路杀去竟然如入无人之境,直追杀到刘虞的中军所在居庸,反而把刘虞给活捉了。

    这下全幽州都降服了公孙瓒,不过因为刘虞的名声实在太好了,朝廷和邻近州郡的要人名士都来替刘虞求情,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公孙将军怎么也要留这个上天都会可怜的人一命。

    公孙瓒来了个黑色幽默:时正大旱,天空万里无云,他在一个空地立了根木柱,把刘虞绑在了上面,说:“这刘虞以前与袁绍合谋篡夺帝位,罪在不赦,如果他真的有天子的福分,那老天肯定会下雨救他的。”

    结果老天没那么灵验,一个雨点也没掉下来,所以刘虞的脑袋也就自然掉下来了,被送到了京师,还有一句话跟着:不能怨别人,是苍天没救他。

    公孙瓒在拿刘虞的生命开玩笑,但实际上他也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着玩笑!

    杀掉刘虞,使他在幽州民心尽失,部队也失去了昔日强悍的战力,偏又有邻国的桓峭王素感刘虞恩德,率鲜卑七千余骑南来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为刘虞报仇,袁绍也就及时地放归刘和,并遣兵十万助战,共同攻向幽州。

    兴平二年,公孙瓒大败于鲍丘,自此仅困守在易水现筑的新城易京一地,实际上幽州全境已落入袁绍之手。

    及至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九月,曹cāo把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许都后,袁绍已控制了青、幽、冀、并四州之地,手下数十万强兵悍将,已不是曹cāo所能惹得起的了。

    二十七 袁绍的简明发家史(2)

    问题是惹不起也要惹,如果就此被袁绍吓住,不但会引起他的得寸进尺,身边的朝廷重臣也不会拿曹某当回事。初掌朝政,如果连一个袁绍都对付不了,又如何威服天下呢?

    曹cāo用的手段极简单,就是爹妈对付顽皮孩子的一手:先打一巴掌,然后赶紧往嘴里塞一块nǎi糖。

    二十八 曹cāo的大棒加萝卜(1)

    软硬兼施一般用于平等的对手之间;恩威并举则大多用于官府对小民,上级对下级。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叫法,反正意思都差不多:在武术技巧中称刚柔相济;在中医理论中称yīn阳调和;哲学上叫矛盾的统一;政治上叫革命的两手;在军事部署方面叫虚实变幻;在男女风情方面上叫yù推还就。

    老外的叫法最令人搞不懂:前苏联那么穷,外jiāo手段却叫大pào加黄油;美国人那么富,对外政策偏称大棒加萝卜。

    曹cāo对袁绍就先用的大棒,以皇帝的口气给袁绍来了个点名通报批评:

    “……据四州之地,敛兆民之财,拥百万之众,营一己之私,只见擅自征伐邻州,不闻秉忠兴师勤王,结党自树,卿yù何为?”

    袁绍心知肚明,这是曹cāo在假皇帝之口骂自己呢,这诏书皇帝就未必见过,可这嘴官司还不得不打,反驳还要称“上表”,还无法同曹cāo直接对骂,袁绍初次体会到了没把皇帝攥在手中的不便。

    所幸手下有个文笔极佳的陈琳,辩得乱理,作得好文,替自己辩护倒不用费自己半点心思,于是,一篇洋洋千言咋说都有理的辩护词送到了许都。可这挨了一大棒却无法还手的滋味太令人不爽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