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1/4页)  曹操喋血中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信赖,尤为重要。

    而陈国与兖州陈留郡、豫州的沛国、颍川郡接壤,曹cāo选择陈国作为进入豫州第一站就成为必然了。对于诸将领的疑虑,荀有一番说词:

    “晋文纳周襄王则诸侯景从,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yù成霸业,史为今鉴。奉天子有三益:一得民心;二服俊杰;三致英俊。得民心为立足之本,服俊杰则傲视群雄,致英俊乃尽揽英才,今天子急需匡扶,社稷正盼铁柱,岂能因小利而弃大义,求暂安而失良机?时机错过犹流水不复,yù追难返,如不决断,悔已迟矣!”

    荀细化了毛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纲领,而曹cāo与袁绍不同,历来对大事不含糊,荀所描述的“奉天子”后的美丽前景,的确令人向往,曹cāo当机立断:大军西进,掌控天子。

    也就是说,皇帝还没回到洛阳,就已经有人在算计他了,而且算计他的还非止曹cāo一人,冀州的袁绍也在打他的主意。

    袁绍也在密切关注着皇帝的东归,他的使者郭图已经出现在了河东。皇帝的成功东返,使袁绍与曹cāo不约而同地认为:控制中央政府的时机已经成熟。

    袁绍开了一次以“迎驾”为论题的辩论会,辩论会出现了正反两种意见:

    正方,以原来就建议过“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的谋士沮授为代表,他现在发展成把天子“迎”到邺城,在这里建都,进而“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反方,以郭图和淳于琼为代表,理由也挺充足:汉家王朝被取而代之是迟早的事,如果把天子迎过来,得不偿失听他的,自己就说了不算;不听他的,就会落个骂名,这不是自找不自在吗?

    评委袁绍拿不定主意了:你们辩出个输赢来呀,我咋听着都有理呀?

    沮授做了最后的努力,直接给评委袁绍递话:“如果能把朝廷置于邺城,不但能让朝廷听你的,天下人也感激您的仁义之举呀,这步棋您不早下,一定会有高手先走的。做大事万不能犹豫啊。”

    袁绍琢磨来琢磨去还是难以决断,主要是他自己也有一个现在还不好意思出口的“暗结”,那就是:他自己也想当回皇帝。把皇帝的宝座安在自己的家,请他人来坐,自己还要天天给他磕头,实在是不爽啊。

    熟悉袁绍的人对他有个评价:“迟重少决,失在后机。”(《三国志荀传》)在他掂量来琢磨去的痛苦日子里,沮授的预言出现了:新任兖州牧曹cāo开始了抢皇帝的果断行动!

    不过硬抢的话,曹cāo凭现在的实力还做不到,曹cāo用的是连骗加偷的歪招。

    两千年后的金庸让韦小宝在五台山清凉寺里偷了一回皇帝,也是用的下三路的滥手段,不过小宝偷的是康熙他老爸,一个辞职不干的卸任皇帝,相对于曹cāo来说,要骗过一大帮文武朝臣,偷走一个现任皇帝,活路要难得多。

    二十一 曹cāo的“风水宝地”

    算卦的这一行很了不起,可以称得上历史悠久,范围广阔,不分地区,不分种族,甚至比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集团、宗教团体招揽的人气都旺盛。这是一个标准的靠忽悠谋生的行当,但乐意被忽悠的人们从古至今,生生不息,根据“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理论,看来这也是人民心理上的必需品之一。

    挂的招牌当然是五花八门,什么易经啦、看八字啦、勘风水啦、瞧手相啦,太多了,连国内的子金山都搜集不齐全,出了国境,大概称之为预测、预言、先知、相星的居多,不管挂什么招牌吧,摊子上的羊ròu是一个味道的,都是“忽悠”这两个字而已。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个“忽悠”行业当然也与时俱进,手段上与高科技挂上了钩,形式上与商业扯上了线,发展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