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吴越之争(二)(第1/2页)  青砖古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c必毋亡越

    这是一个乱世,相邻的国家总是多多少少会有些摩擦,其实在我看来,无非就是东家想吞了西家扩充疆土,西家联合北家攻打东家,而北家却想一路荡平南家,南家又想入主中原,一统天下。

    吴国和越国就是最好例子,两个弹丸小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吴王寿梦在位时候,任贤重能,吴国渐渐强盛,待他死后,吴国王位先后传给了他的几个儿子,前三个儿子诸樊c馀祭c馀昧相继即位,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却无心王位,屡辞王位而不授。馀昧病故,馀昧的儿子公子僚即位,是为吴王僚。

    这本就是父传子,天经地义的事,可惜诸樊的儿子公子光也这么想。

    明明是自己的父亲最先继位,父亲死后传给叔叔也没什么,小叔叔不想做吴王也就罢了,那这王位理应轮到自己才是,凭什么三叔死了要把王位传给堂弟公子撩?

    不甘心啊!他站在朝堂上看见当年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流着鼻涕哭着喊“大哥,等等我”的小跟班公子撩,也就是现在的吴王撩,坐在本属于自己的王座上发号施令,他就觉得不甘心。他夜夜辗转反侧,想着如何把公子撩拉下来,如何才能自己坐上王位,继承大统。

    于是他暗中招纳贤能之士,在一次狩猎之时,派刺客杀了吴王僚,夺取了吴国王位,于是他便是――吴王阖闾。

    阖闾也算是个又魄力的君主,他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他的目光更长远,不在是身边不值一提的小小越国,而是地域辽阔的大楚,他决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

    事实证明他的策略何其正确,与其跟越国争夺土地,不如直接攻楚来的痛快,加上相国伍子胥虽为楚人,却跟楚国有这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将军孙武乃一代军事兵法奇才,吴军在孙武c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就连楚昭王也不得不仓皇出逃。楚国的申包胥不得不去秦国求援,在秦国君主面前哭了七天七夜,眼睛都快哭瞎了,才乞得秦国国主垂怜,出兵复楚。

    而这样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却栽在他原本最看不起的越国人手里。

    大楚复国,楚昭王回到郢都越想越觉得窝囊,居然能被小小吴国赶出国都,这个仇还真不能不报。可大楚兵马折损过多,人员伤亡惨重,只能休养生息。他又怕阖闾再上门叫嚣,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

    那就是,扶持阖闾的老对头――越国勾践。

    刚刚继位的勾践有了楚国的财力支持,日益强大,他自然知道楚国这样做的目的,利用他越国牵制吴国,正好吴国又是死敌,何乐而不为?他假意放出越国新君继位,朝政动荡人心惶惶的谣言,引阖闾出兵。

    阖闾果然上钩了,他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正想乘兵士士气正旺,虽然吃不下大楚,倒可以吞下越国先填个肚子。于是他率大军攻打越国,可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没能活着回国都鸠兹。

    勾践本就是有心算计阖闾,槜李之战中,他派犯了死罪的人排成三列走到吴军阵前,高声呼喊后拔剑集体自杀。阖闾发现对方突然出来一队非军非民的人对着自己的军队大喊大叫,正叫手下探一探什么敌情,可是手下还没去查探,这队人突然就死了?死了?阖闾纳闷了,什么情况?怎么人突然就死了?还没待他反应过来,越大夫灵姑浮就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手起剑落,他本能的反应后退,但还是被斩落了脚趾,周边侍卫赶紧保护阖闾撤到安全地带。

    脚趾被齐齐砍掉,这本不是什么大伤,只要伤口处理及时也没那么严重,可是江南已入梅雨季节,漫天的雨成了阖闾的催命符,他的伤口因为没及时医治,加上这雨水的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