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后的不满(第1/4页)  御极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全国亩产粮食不过三百多斤,加派后的赋税基本上有一半多上交,老百姓还能有多少粮食糊口,如此重的负担,农民能不破产吗?加上天灾粮食减产,连租都交不起,农民只有逃荒,如此恶性循环,国家没钱就加派,一加派农民就逃荒,用不了多久官逼民反就成现实。

    这是朱由校不能容忍的,他不能看到这种事情发生,不逼民,就逼官。

    “徐光启何在?”朱由校脸色紧绷,对下面喊道。众臣听出皇帝的语气生硬,似乎有种预感,大明的天要变。

    徐光启在殿外听的清清楚楚,早已等的着急,听到皇帝叫唤,忙整了整衣服,向和他站在一块的骆思恭抱拳礼敬一声:“骆大人,皇上传召,我先进去面圣了。”

    骆思恭也抱拳微笑道:“请!”

    徐光启彬彬有礼的走进大殿,他仰望端坐在金碧辉灿的龙椅上的朱由校,心存荡漾。当初的皇长孙,如今的天子,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未见,变化落差竟然如此之大,皇帝还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誓言竟然要实现,今生能遇明主,不枉此生。

    徐光启在汪应蛟旁跪下行三跪九叩大礼,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徐先生请起,”朱由校也激动不已,两人相见如故人般甚感亲切,“徐光启,朕加封你为户部左侍郎,赐京师学堂所有学生举人功名,宋应星赐进士出身,加封户部主事,茅元仪c赵忠南赐进士出身,加封兵部主事,潘文远c李之藻赐进士出身,加封工部主事,明日上殿朝议。”

    众臣唏嘘起来,他们十分惊讶,朱由校一下子加封这么多人,而且还没有通过科举选拔就赐了这么多的举人和进士,显然不合常理,对于把科举考试定做唯一进入仕途的他们来说十分抵触,朝中的官员哪个不是“十年寒窗苦读,一朝中榜成为人上人”,这是对他们辛苦读书的亵渎,是对天下学子们的不公!

    大臣们不知道什么京师学堂,但都知道徐光启搞什么“西洋学”,网罗了一批在他们眼里就是另类的学生授课,与圣人之道格格不入,就是一群搞“奇巧淫技”的人,是不被官员士人所看重的。让这些人这么轻易的获得功名,而且还有几个直接担任要职,谁能接受?

    大臣们心生排斥感,反感陡然升起。

    “臣代谢陛下隆恩。”徐光启深深的叩谢。

    “京师学堂的学生从明日搬到国子监,在国子监讲学授课。”朱由校早就想给京师学堂的学生们换地方,原先的地方太小,也太过拥挤,早已不适合办学了,这次终于可以搬进国家的最高学府,得到了朝廷的正式承认,这是最重要的!

    “徐爱卿,培育的新作物推广的怎样了?”朱由校关心的问。

    “回陛下,前来求购种子的络绎不绝,已在京郊附近推广,据臣观察,已推广两千多亩,今夏种植的是玉米,长势良好,估计亩产能超九百斤。”

    “哇~”众大臣听到徐光启报的数字,都惊呼的唏嘘起来,多数官员在京郊外见过一些佃农种过这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没引起重视,毕竟这在去年种植面不广,只有皇庄的佃户种过,今年才传播到别农户家。

    “好,”朱由校听到非常高兴,亩产能达到九百斤,这在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要知道,风调雨顺的光景亩产粮食不过三四百斤。

    朱由校面露喜色,道:“这些高产作物要全国推广,由宋应星去办。朕准备清丈全国土地,由你主抓,侯光远协助。”

    朝堂一片惊然,户部看样子日子不好过,将会成为焦点。清丈土地,这只有张居正干过,难道皇帝要效仿张居正?这可是得罪天下豪绅的事,也是触动他们核心利益的。

    大臣们心里已经开始骚动。有人准备要上前劝阻。

    侯光远和徐光启应道称是。

    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