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岁入年冬(第1/2页)  御极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哦,”徐光启擦了擦眼泪,“殿下,你看。”徐光启将身旁的一个大包裹拿出来,里面有几个小包裹,徐光启打开其中的一个小包裹展现在皇长孙面前。

    朱由校高兴的叫道:“马铃薯!不错,这就是马铃薯!”

    “是,殿下。”徐光启也高兴地说道:“臣此次回来路途四个月,臣怕马铃薯会在路上坏掉,就买了一辆车,在盆中栽种而来,臣这次带来的马铃薯有一百多斤!”

    “好!”朱由校高兴道:“大人果然是有心之人,这样一来,待这一百多斤的马铃薯发芽,可在数亩地种植,如此一来,用不了几年便可全国推广了!”

    “殿下,你看,臣还带来了一样东西!”徐光启又打开一个小包裹。

    朱由校愣住了,指着包裹里的东西失口喊道:“红薯!”

    徐光启也怔住了,望着皇长孙惊问道:“殿下认识?”

    朱由校望着徐光启惊异的目光,点了点头:“我听西方传教士们描述过,想必就是这个东西吧!”

    徐光启赞道:“殿下真是博闻强记!”接着又打开一个包裹,宋应星和赵忠南都凑过来看这些新鲜的东西。

    朱由校又大喜,差点蹦了起来,“玉米你也弄来了!”

    这次徐光启都感到太不可思议了,对这个少年皇孙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几乎什么都认识,似乎根本就不是这里的人,更像一个广知天下的传教士。徐光启心悦诚服的向皇长孙拜了一下,“殿下真是神人,真是无所知啊!”

    ”呵呵,哪里!“朱由校高兴的笑道:“大人居功至伟,有了这些,可使我大明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你是我大明千万百姓的恩人!”

    “臣不敢居功,全赖殿下指点!”

    “哈哈,大人过谦了,这些要赶紧试种植,这个季节只有马铃薯适合种植,其它的来年再种。徐大人可知道种植这些植物的方法吗?”朱由校说道。

    徐光启奏道:“臣已详细记录这些种植方法,臣在澳门亲自试种一年,了解一些,但有些还需要深入研究。”

    “很好,我会在京城郊区的皇庄选出一块田地,用于播种,将来分发周围推广,不出几年,这些高产作物会成为百姓口粮,缓解我大明天灾。”朱由校高兴的说。

    徐光启也笑了起来,笑的是那样的灿烂,这近三年的时光终于有了大的收获。

    “哦,殿下,”徐光启又拿起一个小包裹,慢慢打开,漏出一卷发黄的羊皮纸。徐光启拿起羊皮纸,慢慢打开展示在他们面前,“殿下,你看,这就是西方红夷大炮的图纸。”

    “啊,”朱由校惊叹道:“爱卿果不负本宫重望!”

    赵忠南眼睛睁的老大,这么先进的武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的表情朱由校看在眼里,笑笑问:“赵忠南,你要和徐大人好好研究这个红夷大炮,将来你要给本宫造这样的大炮!”

    赵忠南高兴的回道:“是!小人绝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不光如此,你要想办法改进,让它们的威力更大,更容易使用!发明创造是永无止境的,本宫不希望你们停留在原有的东西上面!”

    赵忠南似有所悟,“小人明白!”

    这时候,孙承宗和王安气喘吁吁的进来了。他们两人赶的也够快的。孙夫人在院内看到俩人进来,也端着上两杯茶,二人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了,端起茶杯一饮而尽。朱由校让二人坐下休息,二人谢过恩后坐下休息,朱由校和徐光启c赵忠南c宋应星二人聊起火炮的制造来。赵忠南对火器很有研究,宋应星算学学的好,根据理论值计算出火炮的长度,重量及射程。孙承宗和王安坐在椅子上看着我们几个交谈。

    约过两个时辰后,朱由校话题一转,问宋应星,你的小麦研究的怎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