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712章 皇上并不好骗(第1/2页)  长安街探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停顿了良久,才缓缓开口:“所以你也是反贼咯?”

    吴昊立刻回道:“以前算是,但是……”

    李世民威傲道:“但是什么?”

    尽管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惊鸿剑客,他如果不要命起来,随时都可以要了自己的性命,但是李世民依旧处变不惊,举止言语极尽帝王之势。

    吴昊再次感叹李世民的气度胆识,他从心里认同着李世民。 尽管李世民登基的手段,千百年来都被无数人诟病唾骂,但无论是谁,都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千古难得的明君圣君,他的气概堪称历代帝王之首,就连素来以强武著称秦皇汉武,比起他来,也稍逊风

    采。

    这点,从他登基那年的渭水之盟就可以看出,那一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登上了皇位,北方的突厥在得知唐朝内部巨变之后,立刻挥军南下,兵锋直指长安。

    那年的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队来势汹汹的开始攻击高陵。 即使内部政局不稳,防守不足,李世民也丝毫不怯,他果断的派出尉迟敬德迎敌,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军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不愧是铁金刚,勇不可挡,那一战,他

    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毙突厥骑兵千余人。

    然而,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之役中取得了一场小胜,但是仍然无法遏制突厥人的前进步伐,颉利可汗的的主力依旧顺利的进抵了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

    当时突厥共有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声势壮大浩烈,叫人胆寒,而此时长安兵力空虚,根本无以为战,全城人心惶惶。 大敌当前,若是换做别的皇帝,面对这种情况,基本上要么投降,要么就早带着自己的妃嫔皇子,丢下全城的百姓溜之大吉了,各位还别不信,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可不止过一两次,比如当年金兵包

    围开封时,大家看看宋徽宗跟宋钦宗那两坨屎皇帝是怎么做的就知道了。 但李世民却没有,他既没有卑躬屈膝,损辱国体的去乞降,也没有弃全城百姓于不顾的独自逃走,而是身着龙袍,仅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策马至渭水边,隔着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义正言辞的指责

    颉利可汗背信负约。

    他的胆识与风范叫突厥人又敬又惧,不敢妄动,不久后,一队宫廷卫军赶至太宗背后护驾,颉利可汗见到唐军虽然数量少的可怜,但每个士兵脸上都肃杀萧寒,眼神里全都透着必死之心,更是大惧。

    最终,颉利可汗被李世民的帝王雄风深深折服,于是便同意了跟唐军议和,李世民跟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桥上,一起签署了和平协议,并且斩杀白马立盟。

    之后,颉利可汗便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大漠,唐初最大的一次灭国危机,由此解除。

    面对千军万马的敌国大军,李世民都不曾畏惧,更何况是吴昊,尽管吴昊能要了他的命,但是他却依旧以至高君王的气度,对吴昊漠然以对。

    吴昊在心中长吐了一口气,正道:“但是,陛下身边的肱股之臣,又有几人当初不是所谓的反贼呢?”

    吴昊话一出口,刘瑞吓得眼珠子都暴突起来了,秦诗若也是惊的目瞪口呆,李世民却面上毫无变化。

    吴昊见状,便继续道:“鄂国公尉迟敬德昔日曾为刘武周,宋金刚效命。

    卢国公程知节,与诗若的父亲翼国公昔年曾为瓦岗李密效命。

    尚书左丞魏征昔日乃是息王门下,常年为息王出谋划策欲除陛下。 陛下身边之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但是陛下依旧宽宏大度的接纳了他们,而他们也都成为了我大唐的肱骨脊柱,替我大唐立下了不世奇功,陛下既往不咎,知人善任的君王风范,必将在史书上传为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