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章 雁门乱局(第2/3页)  汉末狼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约有二十万人到三十万人之间。

    赵弘一开始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立即心中一惊,二十多万将近三十万,这已经跟整个雁门郡之中的汉人数量几乎持平,难怪这些乌桓部落越来越嚣张,甚至敢于直接进行反叛击杀太守。

    作为边疆之地,按理说为了防止鲜卑人南下,雁门郡的郡国兵应该是越多越好,可惜整个雁门郡人口基数太小,而且普通百姓只要能有一口饭吃,对于当兵的意愿并不强烈,尤其是雁门郡这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边郡。

    经过前几任雁门郡太守的不懈努力,雁门郡的总兵力总算是达到四千余人,其余五百人左右的大军驻扎在强阴县,还有一支三百人左右的大军驻守在平城县。其余大军大部分都驻扎在郡治阴馆县之中,还有最后一部分则是分散到其余县城,协助当地县衙维持治安。

    中原地区最多的是山贼土匪,而雁门郡地处边关,境内最多的却是剿之不尽的马匪。这些马匪有些是汉人,有些是乌桓人,有些则是小部分流窜过来的鲜卑人。

    因为他们都有马匹充当坐骑,所以来如影去如风,一般都是抢劫完成之后干净利索的撤走,就算是官军收到某些商队的报告,也很难去追击那些早已经不知道身在何处的马匪了。

    马匪,乌桓人,还有随时可能南下的鲜卑人,看到区区一个雁门郡之中情况这么复杂,赵弘略显头疼的将手中资料扔到桌案上,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

    看到赵弘面色沉重,贾诩开口道:“大人可是为了雁门郡的情况而担忧?”

    赵弘苦笑道:“是的,当初还在洛阳城的时候,本官以为平定雁门郡不过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而已,哪曾想到实际情况却是这么复杂。”

    田丰沉声道:“大人以为,我们赶到雁门郡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赵弘开口道:“乱世兵权最重!我们此去雁门郡,第一点就是先想办法收服阴馆县之中剩下的两千余大军,剩下的事情都可以押后再说。”

    雁门郡总兵力原本有四千余人,不过其中五百人在强阴县,还有三百人在平城县。而阴馆县之中的数千大军,在前不久乌桓人叛乱的时候,为了保护前任太守死伤近千人,所以现如今整个雁门郡之中的郡国兵,已经只剩下四千人不到了。

    在前任雁门郡太守连同郡丞一起身亡之后,现在阴馆县之中的两千余残兵全部归于军司马王镇统帅。

    虽然从名义上来说,等到自己到任之后,整个雁门郡所有大军都要听从自己这个信任雁门郡太守的命令。不过赵弘此时却并不这么觉得。

    一来自己在雁门郡根本没有什么根基,想要凭着朝廷方面一张雁门太守的任命书就号令数千大军,估计也只有刘宏才会觉得可行。至于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就出在这个雁门郡军司马王镇身上。

    在乌桓人叛乱之前,雁门郡本来有三个军司马协助前任太守统率大军,其中一名军司马郑渊率领五百大军驻守强阴县。

    另外两名军司马王镇和赵璟则是驻守在阴馆县,其中赵璟乃是前任太守的心腹,主要负责雁门郡郡治阴馆县的防卫。而王镇则是负责阴馆县之外,其余十几个县城的安全问题。

    在乌桓人叛乱的时候,强阴县因为距离阴馆县太远,所以郑渊虽然有心救援,却是根本来不及了。而等到阴馆县被乌桓人攻破之后,前任太守和郡丞连同军司马赵璟全部战死,反倒是这个王镇自己活了下来。

    如果说这其中没有什么蹊跷之处,赵弘是根本不相信的。

    因为李恭等人已经骑乘快马先行赶去了阴馆县,所以赵弘已经是收到了一些雁门郡方面的及时消息。

    根据李恭等人的情报来看,王镇本来就对于前任太守多有怨言,再结合乌桓人叛乱之后唯有他自己活下来的情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