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四章 从不同的角度观史(第3/4页)  獒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非是拘谨。”吴宁认真道,“乃是各人所学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对前人之事的理解也不同。”

    “子究一家之言,难服百家之众,说出来也无甚大用。”

    “哦?”武则天挑眉,觉得新鲜,还没人这么说过的。

    “何意?”

    “臣打个比方。”吴宁诚然道,“有士,专攻儒道。”

    “自然而然,他看前史的角度必从理教而出。分析前人功过,也是发于礼,止于礼。”

    “之乎礼教之眼光,那战国诸雄,乃至秦皇之功过,那必定是暴政于民,过大于功。”

    “可是,若换一法家之人,看战国史事,那秦王可能就没有错,甚至功大于过。”

    “若换陛下呢?可能角度又会生变,秦皇已经不是功过之辨,而是完全的功过千秋。”

    “”

    武则天一边听,一边点头,吴宁说的没错,确实如此。

    但就秦一统六合来说,儒家大骂嬴政暴虐之君。

    可是,换了法家呢?秦国重法治国,改新弊政,这本来就没有错,治国本就应该如此。

    而身为帝王的角度,正因为嬴政以暴虐之政治世,才能统一天下度量衡,才能车同轨c书同文,才能把分崩离析的中原大地疏导成一个统一文化的大帝国。

    其实,这和后世的人看历史是同一个道理。

    有人的从文化的角度看历史,他觉得是这样的。

    有的人呢,从军事的角度看历史,又觉得前面那个说的不对。

    有的人又从气候c地理的角度看历史,觉得前两个说的都不对。

    而你说不定又什么时候,又蹦出一个奇葩的视角,把乱遭遭的历史再解释一遍。

    “子究的意思联明白了。”

    武则天被吴宁的新颖想法所引导,顺着他的话头说道:“就好像,秦之一统六合,若让黑齿常之来说原因,他一定告诉朕,那是因为秦之军事天下第一。”

    “秦弓秦弩天下无敌的缘故喽!”

    “正是如此。”吴宁深意为意,“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陛下问臣战国之见,那臣又怎敢把个人己见,拿来迷惑陛下呢?”

    “哦??”武则天一怔。

    听吴宁这意思,他不是不想答,而是他的答案真的和别人不同?

    至少,她提到秦军之强的时候,吴宁并没有表现出同意的神态。

    于是,武则天真的好奇了,想听听吴宁的个人已见,到底是什么不同。

    “那子究先生对于战国之局有何高见?”

    她却没发现,不知不觉中,她已经把为什么叫吴宁来放到一边了,而是掉进了吴宁的谈话陷阱之中,顺着吴宁的思路在聊。

    “这”吴宁一阵犹豫,好像是不太想说的样子。

    “没关系。”武则天含笑鼓励,“但说无妨!”

    “好吧!”吴宁为难点头,“若有误谬,陛下原谅。”

    “其实,微臣观秦之一统六国,以往和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相同的。”

    “一来,秦皇文韬武略,远胜六国之君。”

    “二来,秦国名臣辈出,良将如云。”

    “三来,秦之军械远胜六国。”

    “此上三点尽归于秦,乃天命所赐也!”

    “可是”吴宁话锋一转,“近观前史,臣发现,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那是怎么回事?”武则天被吴宁之言吸引,不自觉地就问出了声。

    “陛下您看,论文韬武略,战国七雄哪个不是明君辈出,英明一世?”

    “再说名臣良将。大秦确实比诸雄能臣多一些,可是,细数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