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峰上孙邪(第1/2页)  舟行江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宗回身看去,只见一人身穿合水道服,目光如电,神气盎然。俊逸非凡,实在是一流的人品。想来就是这归真道长的第三个弟子了。这道人缓缓走近,面色沉稳,脚步踏实。

    太宗一眼便觉此人的确不比寻常,微微一拜,道:“朕我正是魏征。”

    太宗撒谎,看来却不十分高明,但也不怪他。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说惯了这个“朕”字,想改是很难的了。

    好在太宗今日驾临太和山,换去了龙袍金带,虽然身上穿的也是精美华服,外罩一件大红袍,但也看不出他就是天子圣上。

    这道人细心打量了太宗良久,方才行礼道:“原来是魏征大人,道家弟子孙邪见过。”此人正是归真道长第三个弟子孙邪。这孙邪款款施礼,甚是周全。

    孙邪虽禁足天柱峰,但这几日太和宫上下忙乱,也听闻太宗要御驾亲临。因此今日见了“魏征大人”,自然也不是十分吃惊。

    孙邪打量了太宗许久,先说道:“魏征大人可是陪吾皇陛下而来?”太宗笑回答道:“正是。陛下正与尊师归真道长交谈,某见太和山上这天柱峰高入云端,气象万千,特上来一观。”孙邪点头,又轻笑道:“目光可行万里,足下只有这方寸之地,有什么好看的。恐怕要让大人失望了。”

    太宗久沐风雨,善察人心,是何等聪明人,自然听出来这孙邪被师父禁足颇有不满。看这孙邪面像斯文,但心有傲气,因此眉宇间也透着坚毅。

    孙邪又接着叹道:“小道今日禁足在此,未见圣皇一面,终是遗憾,望大人致意。”说着,摇头叹息。太宗听得心中高兴,轻轻点头。但见此人有礼有数,太宗竟好奇这孙邪究竟如何不尊道教,口出狂言了,因而说道:“听闻孙道长是因为不尊道法而遭禁足,却不知究竟所为何事?”

    闻得此言,孙邪似乎心中有些焦急,只见他慌忙回答道:“小道不敢不尊大道,小道只是觉得,深山修道有避世之嫌,非是不尊道法。”

    此刻太宗明白了,这个年轻人与一般修道者不同,在他心中是想有一番大作为,只是不知道他究竟是真有壮志雄心,还是年轻任性,难以忍受山中的寂寞。

    太宗思索片刻,说道:“我听闻修道修身。修道者,晓阴阳之理,通乾坤之变,窥宇宙之机。不应该是名山求索,一探自然,而后以求天地同寿吗?”

    孙邪沉默良久,却不回答,而是反问道:“敢问大人,国之本是什么?”太宗不假思索,得意说道:“国之本在于民。”孙邪听了微微一怔,点头。随即又问道:“百姓如何,才是清平世界?”

    太宗稍稍一怔,但略一思索立马答道:“若是我大唐不贪不杀,人人固寿,便是好的。”

    孙邪摇头轻笑道:“佛教人不贪不杀,道寻求长生之道,但万千众生,稂莠不齐,更兼人之私心难灭,就算佛陀道祖亲自临凡,也不可能。”

    孙邪语气深沉,好像对太宗所言的“不贪不杀,人人固寿”的世界充满绝望。但太宗细细一想他说得确是实情,千百年来,天下熙熙攘攘,无非“权财势力”四个字罢了,但又有几人能逃脱得了。联想到自己的一生,所做又何尝不是犯了“贪”和“杀”这两个字,而且可谓罪孽深重,太宗想到此,心中亦是一阵绝望,轻叹了一口气。

    见太宗叹气,孙邪目光又看向远方,接着说道,“天地阴阳,此消彼长,自古皆然。这世上有好贪者,便有不贪者;有好杀者,便有不杀者。道家佛家立世,只为劝导世人,却无力劝导世上所有人。修道者,能劝一人不贪便是无量功德,礼佛者,能度一人不杀胜过七级浮图。只是”又停了片刻,才接着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我道家只求隐居长生而不求劝人度世,光大大道,实在不妙。”

    这孙邪越说语气越加低沉,太宗听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