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第二次大凌河之战一(第1/2页)  肱股明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陈渊的设想,重新修筑大凌河城的工程是要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的,但事与愿违,在祖大寿的人马进驻大凌河城遗址之后,辽东突然下起了连绵的秋雨,修筑工作一时便被耽搁了下来。

    大凌河城之内,众多的壮丁与班军正在紧急的劳动着,大雨袭击着他们的脸庞,不断有人因为淋雨生病而倒了下去。

    在城中高楼的一处棚帐之内,祖大寿正满心忧愁的望着天空。

    这时有副官过来报告:“大人,昨天又有五十人感染风寒死去了,这么大的雨天,天气又逐渐的转了凉,这么淋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反正现在主体城墙也已经修筑完毕了,不如让兄弟们休息几天吧!”

    听到副官的报告,祖大寿也是为难的很,他何尝不知道在这个时节淋雨的危险性,尤其是他们在却少医疗条件的情况之下,一旦受了寒,那离死就不远了。

    但他却不能让修筑部队松懈半刻,谁都不知道他们何时会被金国发现,他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把城给筑起来,这是保住大军免受全军覆忘的最好办法。

    “不行,”祖大寿冷峻的拒绝道“现在时间紧迫,陈大人让我们在一个月之内修筑好大凌河城,马上就要到期限了,不能松懈分毫。”

    但他也不得不考虑一下现实的情况,于是道:“让火头军多备一些热姜汤吧!另外组织好各班军与壮丁的休息,不可连续的修筑过长的时间。”

    副官本就对祖大寿减缓修筑没有报太大的希望,能够争取到这个条件已经很是满意了,于是领命称“是,”下了去赶快安排去了。

    而明军在此大军活动,伐木凿石,动静颇大,不可能不被金军所察觉,就在祖大寿安排修筑工作的同时,大凌河城外的一处隐蔽的树林之处,各个金国骑兵正在对这边进行窥伺。

    “是明军没错了。”一个金兵牛禄拿着不知道从那场战役中缴获的明国千里镜,对大凌河城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下定了判断。

    “去,回去报告大汗,就说明军又回大凌河城了。”

    “是!”那金国骑兵率马策奔,直接向着盛京方向而去,只留下了那牛禄与几个金国骑兵继续在那里观察着明国的活动。

    三日之后,仍在盛京与明国使臣在进行交涉的皇太极得到了这个消息,立刻便龙颜大怒,马上叫来杨元寿询问情况。

    他质问杨元寿,明国为何不守信誉,在和谈期间,乘着金国收缩兵马,派兵去修筑大凌河城。

    杨元寿完全搞不清楚状况,所以应答时不免有些慌乱,说了一些前后矛盾之语,这便更加的让皇太极生气了。

    他当堂就让人把杨元寿给绑了,并心露杀机,要砍了杨元寿。

    虽然有众多的汉臣说了一些“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内的话,但皇太极却以明国不守信誉在先为由,坚持要斩杨元寿。

    二十时,皇太极把杨元寿捆绑着吊在金国八旗铁军面前,当着全军的面细数明国的不是,从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开始讲起,一直联系到明国最近的不守信誉行为为止,将金国全军对明朝的仇恨全都激发了出来。

    “征讨南明,征讨南明……”

    就在这万众的呼声之中,皇太极发布了征剿明朝的檄文,上书已决和平之幻想,势要与明国拼个你死我火。

    这也是皇太极在他父亲之后发表的第二封征讨檄文,他充分的利用了这次事件,大大壮大了八旗军的声势,也提高了他在金国贵族中的威望,可以说在大战的开始之初,无论是陈渊还是明朝,都已落入了下风。

    在皇太极发布征讨檄文,杨元寿被惨杀,和谈崩裂的一系列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杨嗣昌是十分恼火,他将罪状全归结给了陈渊,以陈渊不识大局,贪功好进的为依据,向崇祯极力参奏,但奏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