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章 匪夷所思(第1/2页)  秦明的篮球之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92年的世界篮球圈子,不,或许说整个篮球世界大部分时间都有个普遍真理,那就是“离篮筐的距离越近,则命中率越高”。

    一直到后来数据网站出现,大数据,高阶数据大行其道,人们才突然发现上面那句话有些问题。

    大部分时间里,那句话是正确的,但一个现实是,在最顶级联赛里,要进入内线是需要条件的,大量内线球员抛弃了远程投篮的能力,转而训练得到更强大的力量跟身体,这让绝大多数内线的投篮手感都变的很差,即使超级巨星内线,投篮命中率通常也就在50到60区间,这已经算是很高的数据了,在nba,有上场时间和出手数量后能打出这个数据的内线全都是最顶级的内线球员。

    外线球员要进入内线则需要更复杂的技术,更难得的机会,更容易被盖帽的风险。

    而三分是比两分多一分的。

    投两个三分,就等于三个两分,50的两分球命中率,只要333的三分命中率就能打平。

    这个年代人们并不重视三分,因为这个年代有着四大中锋,有乔丹,德雷克斯勒,以赛亚托马斯等突破能力强大,以不高的身材也能在内线呼风唤雨的顶级外线。

    至于三分球,这部分球员很多人小时候三分球的概念还没有推广开来,缺乏基础的他们,三分球不可能如二十几年后球员们那么准。

    抱着三分球猛练的,基本都是身体强度天赋不够的白人球员,这时候三分的标志就是软,就是身体瘦弱,只有一手三分球的炮台。

    不像二十五年后,在2017年,你随便找个中锋都会投三分,而且更厉害的是有种球员类型叫3d球员,指的是有三分还有防守的球员类型,这种球员在这个年代则是非常少见的,可到了二十年后,极品3d球员几乎已经成为了顶级球队必备的一块拼图。

    再加上小球战术,快打旋风,魔球理论等先进理论盛行,这才铸造了后世的三分球世界。

    不重视三分球,所以不准,不准,所以愈发不重视三分球,这年代的球员,尤其那些超级巨星的三分球命中率普遍在30到40范围,不高,但在这个世界已经很足够,再往多投则人们会更重视你的三分球,这时即使是超级巨星,投篮命中率也会下来。

    不像后世,有些变态超级巨星,即使被人严防死守,依旧能在半场任意位置以40的命中率随心所欲的投进三分球。

    面对秦明的超远三分,大部分球员跟教练的第一个想法首先是生气。

    超远三分?现在又不是比赛最后一投,甚至连正式比赛都不是,你投个毛超远三分?你这是觉得对手太弱所以开始玩儿了吗?

    至于防守秦明的马健则更加不爽,被用这样的方式投篮,马健感觉到难以言喻的羞耻。

    但很快,马健就忘记了这种羞耻,其他球员教练们也都张大了嘴巴,呆然的看着秦明“表演”。

    第五球,马健依旧按照之前一样去防守,秦明照旧投进了一个超远三分。

    第六球,马健开始在整个半场跟着秦明跑,而秦明,明明具有甩开马健的能力却不那么做而是越投越远,到第十球,秦明已经后退到了中场跳球圈附近!

    从第四球开始的超远三分,到第十球一共七个球,在马健的防守之下,越投越远的秦明一共投进了六个球,虽然不再是百分之百的命中率,可这个数据仍然让人炸裂无比,这可是有人防守下的运球后三分球,而且还是已经被告知了会投三分球的前提下,更是超远三分球!

    这都能七个进六个,这秦明不是人!!

    十球过后,秦明再看球场边上围着的人,发现整个体育馆里的气氛已经变得彻底不同。

    之前,大家称赞秦明,觉得他厉害,有能力,把他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