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3章 矛盾(第1/2页)  刑与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于辰心中惊疑不定

    但在体制内混了多年,他也不可能是个只有一腔热血的傻白甜,将自己的心里话统统都写在脸上。

    相反,已经多少懂点儿御下之道的他,很清楚身为领导必须在属下面前保持点神秘感,让他们觉得自个儿高深莫测。

    因此,他满意的点了点头,轻飘飘的说:“不错,竟然能发现这个问题。那么,你去调查了吗?”

    “查了!”肖伟回答,但神情有些沮丧,说:“我是想着,先系统的了解下这个人,来揣测他的动机。但我问了很多三教九流的人物,还向费教导员请教过多次,可他们对曲忠的了解都很表面,没有任何收获。”

    “我纠结了一段时间,本想直接向费教导员、袁队和于队您请教下他们关于这件事儿的看法,可一直没找到机会。”

    “没找到机会就对了……”于辰在心里头想到:“他俩有没有想过这事儿我不清楚,反正我是从来没纠结过曲忠的动机的……”

    同时,他说:“换句话说,自始至终,你对曲忠的了解都很有限咯?”

    “对,也不对。”肖伟给了个有些矛盾的回答。

    于辰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便干脆不接了,故作高深、好整以暇的看着他,看的他心里发毛。

    “好吧,我不卖关子了。”他苦笑一声,说:“是这样,我重点问过我负责的片区中的小毛贼——嗯,我记得之前就解释过,其实吧,一个片区里头出了盗窃案,是谁干的,咱们心里头大体都有数……”

    这是句实在话。

    毕竟,一个片区就那么大,在片区里头待的久了,有问题的那几个人,片警自然一清二楚。

    从这方面来说,小偷小盗的案子,应该很容易侦破才是,毕竟是谁干得他们都知道了,有时候甚至连监控都是现成的,只要一调取,就能逮住人。

    可实际上,派出所对这类案件的处理,往往都是一句敷衍的让人回去等通知,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但实际上,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或许基层队伍中有混吃等死的蛀虫存在,而且存在比例很高,但总归是有几个热血青年,有几个想踏踏实实干事儿的好警察的。

    但这么几个人,往往会肩负起整个派出所的绝大多数任务——没办法,他们自己本来就有不少事儿,那些混吃等死的老人,又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事情推到他们头上。

    于是,他们常常忙的足不沾地、焦头烂额,每天就来回的出警、处理警情、回派出所,可能还得写立案书,这些事儿便将他们所有的时间都给占了,根本没工夫去侦破那些案子,只能请那些没什么事情的人去做。

    但那些人又混吃等死……

    再加上,在无罪推论为基本原则,首重客观物理证据链的大背景下,并非知道是谁偷的东西,且那人还老老实实的交代清楚,便可以定罪了,现场勘查、证据提取,一样都少不了,很是繁琐。

    保守估计,就算是最简单、证据最明显的盗窃案,也需要耽搁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而基层民警最缺的就是时间——在人均周工作时长在96乃至110个小时以上的高强负荷之下,真的没法再指望他们能抽时间去一一勘察现场了。

    所以,常规的做法是,先将这些盗窃案压下,等一个时间,统一处理。

    但这类“低成本低收益犯罪”,窃贼所获赃款基本在短时间内便被挥霍一空了,即使被抓住,也很难将损失给追回来。

    故而在大多数群众心中,派出所民警让回去等消息,便意味着不了了之。

    当然,各地情况都不相同,也地方是纯粹不想办事儿,也有地方非常认真负责,来一桩案子侦破一桩,没法一言而定。

    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