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8 章(第2/4页)  陈果夫、陈立夫与蒋介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衣,蒋介石也需要有人能为他摇旗呐喊,制造舆论。对于这样一个人选,蒋介石心中早有目标,这个人正是陈果夫。因为,在南昌的时候,陈果夫就向蒋介石提议召开中央监察委员会全体会议,建议以guó mín dǎng党纪来制裁共产党。而在陈果夫看来,"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多数同情共党,而监察委员则多数为本党忠实同志。"于是,在北伐军进入上海的第二天凌晨,陈果夫被蒋介石派人接到了上海,其他各地的guó mín dǎng中央监察委员也接到了蒋介石发来的赴沪开会的电报。陈果夫到了上海后,心情格外爽快,因为,他的靠山蒋介石已经强大起来,这样,他陈果夫自然也是身价百倍了。所以,他抖起精神,决意要同蒋介石一起大干一场。

    3月28日,陈果夫、吴稚晖、张静江、古应芬、李石曾等guó mín dǎng监察委员会委员开会,诬蔑加入guó mín dǎng的共产党谋叛guó mín dǎng,"危害本党及中国","应行纠察"。由于参加会议的监委不多,陈果夫等决定由吴稚晖草拟提案,待监委会召开监察委员会全体会议时讨论。但蒋介石显然是等不及了,因为,蒋介石认为,现在正是要共产党命的时候。一方面,这样可以打击共产党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汪精卫一个下马威,可谓一箭双雕。

    初春的上海,天气忽yīn忽晴,暖风中却带着刺骨的寒意,令人难以捉摸。上海的市民们已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人们对天气似乎毫不在意,但是敏感的人却能从那变化无常的天气中意识到什么。4月2日下午,上海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戒备比往常更为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四周还潜伏着许多便衣。指挥部内聚集的都是一些军党要人,何应钦、吴稚晖、李石曾、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或坐,或立,或沉默,或窃窃私语,似乎在焦急地等待什么人。

    第六部分 15.在蒋介石眼里陈果夫是一个难得的…

    忽然,门外传来一声"蒋总司令到",屋内的人立即都站了起来,就在这时,身披黑色斗篷,一身戎装的蒋介石在陈果夫、陈立夫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满脸倨傲得意之状,浑身带着重重杀气。一阵寒暄之后,蒋介石宣布会议开始。蒋介石满脸严肃,声称北伐军到了武汉,guó mín dǎng中央的某些机关和某些人已受到共产党的分化或劫持,因此要把guó mín dǎng中的共产党清除出去,否则,guó mín dǎng就要被共产党篡夺。蒋介石的话音未落,何应钦、吴稚晖便随声附和起来,其他人也坐不住了,纷纷起来发言,破口大骂共产党,诬蔑共产党及工农群众,要求"fǎn gòng清党",气氛非常热烈,火yào味充满了整个大厅。

    在这个大厅里,有一个人的表情却与这个场面极不协调,这个人就是陈果夫。陈果夫此时似乎若有所思,他究竟在思考些什么呢?其实,当这些人争相向蒋介石献殷勤之机,陈果夫却坐在一旁,默不作声,似乎是在饶有兴趣地倾听他人发言。但实际上在内心里,他看不起这些人,尤其是看不起何应钦、白崇禧、李宗仁这些军人。他认为这些军人只会舞刀弄qiāng,厮杀拼命,却根本不懂策略。他认为要发动这场政变,必须在舆论上先发制人,使共产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毫无准备,要使共产党在政变之后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如果蒋介石能采纳他的建议,那么政变成功之后,他陈果夫就成了蒋介石政权的第一大功臣,到时候,权力、金钱就会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到这里,陈果夫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和按捺不住的激动。

    大厅里的气氛还是那么热烈,人们还在高谈阔论着。这时,蒋介石似乎发现了什么,他把手一挥,大厅内马上静了下来。蒋介石转向陈果夫,用一种十分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