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陛下,此举不妥(第2/2页)  我爹孙仲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往密切。

    但是呢当时吴国的世家官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忠臣贤良多如牛毛,隐蕃想要挑拨离间,却又无从下手。

    时间慢慢来到了黄龙三年,孙权准备图谋淮南,于是命令中郎将孙布诈降来诱骗魏国镇守淮南的上将王凌。

    王凌中了孙权的计,领军准备迎接孙布,孙权便布下了重兵想要伏击王凌。

    隐蕃得知此事后,见事态紧急,若按孙权之谋,王凌必死无疑,

    便仓促的准备谋反,在京都发动叛乱,但因为被留守的将士察觉,所以隐蕃的谋反以失败告终。

    失败之后,隐蕃想要逃亡,没跑多远就被抓了回来。

    这件事的连锁反应就是,隐蕃的叛乱引起了王凌的警觉,于是撤军回魏,孙权大军最终无功而返。

    回到京都后的孙权气愤不已,找人严刑拷问隐蕃,逼迫隐蕃交代出自己的同党。

    隐蕃这个人很聪明,没有借此机会去诬陷吴国其他官员,因为隐蕃知道此时的吴国聪明正直的人非常多。

    即使自己诬陷了吴国的其他大臣,自己死后,也会被潘濬和陆逊那样的人识破,只要像潘濬,陆逊这样的重臣出面劝谏孙权,那么被隐蕃诬陷的人都会被孙权释放。

    这就是一个心理战,说了不如不说。于是隐蕃对孙权道:大丈夫做这种事情,肯定是有同党的,只是我不想牵连别人罢了。

    之后无论孙权怎么拷问,隐蕃至死都闭口不答。

    因为这件事,孙权坚信隐蕃有同党在吴国,于是把和隐蕃关系好的那些人全给抓了,无论其他人怎么劝谏孙权,孙权都听不进去。其中廷尉郝普被孙权逼得自杀,左将军朱据免官禁足在家中。

    然而历史证明,无论是廷尉郝普还是左将军朱据都是吴国的忠臣,隐蕃利用这次谋反,不但让王凌成功脱险,还让吴国损失了很多贤良。

    隐蕃这个间谍做的,不可谓不出色。

    马茂原本是魏国的钟离县长,后来叛魏投吴,并且在吴国联络朱贞,虞钦等人准备暗杀孙权,占据宫廷投奔魏国,当然最终也是失败告终。

    陆凯一说完这个话,整个朝堂之上大臣,纷纷出列劝谏孙亮,其中也包括了全纪,丁奉,凌封等人。

    确实,间谍这件事不可不防,这次百官的建议是对的,孙亮也不是啥昏庸无能之人,只是百官的劝谏,反倒提醒了孙亮,为什么吴国不能搞间谍呢?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