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五凤出,帝临国(第1/2页)  我爹孙仲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然地方豪族的势力依然强大,可有了这三年,起码孙亮有了机会可以去摆平他们。

    既然《吴书》可以帮助孙亮培养文官,孙亮还可以著《吴略》啊。所谓《吴略》就是行军打仗的战术战法。

    这样又可以培养自己的武官和将军们,来提高吴国将领的统帅能力。

    但是武官和文官,不一样,武官不能用这种学习的方法来架空,因为吴国的将军都是有私兵的,私兵是他们的家产,跟太守不一样。

    就算把他们都拉到中央学习了,他们的私兵还是他们的,不是孙亮的。

    如何将世家们的私兵收为国有,这是个难题。

    目前孙亮无法解决,因为世兵制已经在吴国根深蒂固,如果孙亮不能建立秦始皇那样的功业,很难镇住这些人。

    所以架空武官这件事,暂时先放一放。

    等到孙亮有了绝对实力再说。

    《吴书》有了,《吴略》也有了,要做就做大,要不就不做。

    干脆把农业,冶炼业,造船业,医学一起提出来,建立相等的农学院,匠工院,船舶司,太医院,来培养目前吴国急需的四种人才。

    让他们寻找古书,遍访民间这方面的人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现在的经验,编写成书,教育众人,以此提高吴国行业能力与软实力。

    魏国有“建安风骨”,经学文化盛行一时,为魏国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

    而吴国在文化方面到了孙休时期才开始重视起来。

    历史上孙亮被废后,孙休为帝,遵循古制,设立五经博士,重视文化教育,开始选举考核人才。

    正所谓文化,政治,军事,经济都是一个国家强盛的体现。

    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后世的华夏建国前后的六十年间,就是一段血泪史,先是遭到了日寇侵略,中华沦落,九州不安,后来又被欧洲文化入侵,致使国人信心丧失,开始崇洋媚外。

    难道外国的月亮一定比华夏的圆?

    这是在讽刺国人,建国后,因为欧美国家都是发达国家,科技发达,国人纷纷开始以出国为荣,留学都被称为镀金,天然的认为外国进口的就是比华夏国产的好。

    然而当华夏慢慢在和平中崛起,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强国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越出国,越爱国。

    刚下飞机,看到纽约和伦敦的机场,跟华夏上海,北京的机场相比,简直是太简陋了,跟心目中的形象完全不是一回事,航母,尖端科技,华夏的救援速度等等国力强盛的例子,数不胜数。

    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国家,文化开始复兴,自信开始重燃,爱国情怀自内心油然而生,这种文化情怀可以让人舍生忘死,为国奉献,让国人形成一种无可比拟的凝聚力。

    吴国一但形成自己的文化情怀,那么他们就会以叛国为耻,爱国为荣,这种就是思想武器,思想武器可以摧毁一切,昔日楚人灭国时喊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就是一种思想的力量,这种思想如野火燎原之势,蔓延到全国,终使秦国二世而亡。

    就算为了吴国的文化情怀的复兴,孙亮也应该重视文化教育,何况还可以培养心腹,控制舆论。

    孙亮还在温调殿思考着关于制度制定的具体细则的时候,殿外的黄皖突来兴高采烈的进入殿中,向孙亮奏报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孙亮有些不解?喜事?自己还没碰全婉一下,不可能是怀孕了呀?吴国也没什么战事,也没什么可喜的啊。现在也不是啥丰收的时候?

    于是孙亮疑惑的问道:“喜从何来啊。”

    “陛下,上个月月底,在春申(上海松江区新桥附近)等地出现五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