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五章:双季稻(第1/2页)  我爹孙仲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感谢芈黍离,梦中繁的打赏。

    “此事,朕已考虑清楚,爱卿毋须多虑,朕将蜜糖产业交付商贾售卖的具体细则,已经写入这个竹帛之中,卿到时只需照此细则照办即可。”孙亮将早已准备好的竹帛拿了出来。

    全纪趋步向前,取走竹帛回到座位上开始翻看起来。

    孙亮还有占城稻的事没说呢,于是呵斥道:“现在先不要看,回去再看,朕还有一件事要两位爱卿去做。”

    “诺,陛下吩咐。”全纪将竹帛放置一边后道。

    “谷物乃是国之根本,朕观吴国之上下,大多以粟为主,黍c稷c麦c稻辅之,然吴国现有的谷物,同样亩产之下不如魏国的十分之七,长此以往,吴岂是魏之对手?朕闻坊间传言,日南郡之南的林邑国,有一稻名为占城稻。高产且耐旱。朕想遣使携重金购买此稻。然后在各屯田区推广。”孙亮道。

    三国时期的主要军粮就是粟米,魏国地处北方适宜种植粟米,吴国则地处南方,适合种植水稻,而现在吴国种植的也是粟米,因为吴国的耕种技术,地理因素等原因,吴国的亩产一直不如魏国。

    “陛下,这占城可是汉之象林县?”全纪疑惑的问道。

    占城原本是汉朝的象林县,当时象林县功曹之子区连自立为王,改象林为占城,号占城王。所以此国又称为占城国,而华夏则称呼他们为林邑国。

    “不错,正是此县。”孙亮回道。

    谭邵是农民出身,所以对农作物比较在行,于是谨慎的向孙亮建议道:“陛下,若此稻真如陛下所言高产,耐旱的话,固然是好,只是,吾国未有种植此物的经验,贸然推广,恐颗粒无收,不如先行实验?在行推广?”

    谭邵说的没错,刚刚孙亮在说到种植黑皮甘蔗的时候,也是先试验,在种植推广。

    可是到了占城稻这里却不行。

    为什么不行?因为孙亮很快就需要大批的粮食。

    马上就要254年了,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魏国的中书令李丰与光禄大夫张缉准备谋杀司马氏一族篡权。虽然最终失败了,却发生了连锁反应,导致了镇守淮南的毌丘俭于255年反叛魏国,并送其子到吴国为质,希望得到吴国的支持。

    当然历史上毌丘俭此次的反叛也是失败了,但是现在孙亮来了,还能让他失败吗?

    由于诸葛恪主政的这一年多来,吴国经历了两次大战,粮食储备已经不多了,想要在维持一场的大的战役,必须利用好254年这一年,多种植稻谷,多储备粮食。

    根据占城稻的特性,其不择地而生,对生长的要求比较低,所以孙亮很放心。就算占城稻真出了问题,孙亮也有后手。于是道:“无碍,此稻在民间可以不推广,但必须在屯田区推广,朕知此稻不择地而生。”

    孙权在世时期设立了大大小小屯田区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二个则在毗陵(常州)与庐陵南部(江西吉安),吴国的屯田和魏国的屯田有制度上的区别。

    魏国的屯田归属大司农(财政部长)管辖,而吴国的屯田区归属少府管辖,孙亮想要在屯田区推广占城稻,只要说服了少府就行。而少府谭邵就是孙亮的自己人,所以只要孙亮想执行,就必然会执行。

    谭邵听完还是觉得有些荒唐,只是坊间传言的事,这皇帝怎么敢相信呢?此稻若真是颗粒无收,先不提国家的损失,就那些屯田户就够麻烦的了?这么多人口,国家可没钱去养啊,没钱养的结果就是,这些人肯定会造反,那时候可就麻烦了。

    谭邵觉得孙亮有些孩子气,但迫于自己的身份又不敢直接劝谏,只好委婉的说:

    “陛下,就算此稻不择地而生,可屯田的农户不一定相信啊,若是强行推广只怕后果不堪设想,望陛下三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