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民以食为天。(第2/2页)  我爹孙仲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家叫做林邑国,在越南的南部,而越南的北部则是吴国的领土,叫日南郡。

    由于占城稻高产c耐旱的特点,几乎在中南半岛的各个小国中都有种植,而中南半岛的国家耕作技术不成熟,大多都耕作粗放,无灌溉设施,让稻米自然生长。

    即使是这样,占城稻依然产量不低,养活了中南半岛的一大部分人,占城稻被引入华夏,要到宋朝时期了,当时占城稻传入了江南的福建地区,不过没有立即引起当政者的重视。

    到了公元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c两浙地区遇旱少水,而华夏土生土长的粮种产量不高,于是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别在长江c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鼓励百姓种植,这样占城稻才被国家层面重视起来。

    而现在,只要经吴国的日南郡进入林邑国,派人携重金购买稻种,引入吴国大量种植,还可以在占城稻基础上继续改良稻种,培育新品种。

    加之,吴国有牛耕技术,也有灌溉设施,其产量肯定高于吴国现在种植的稻种。

    而且占城稻还有两个特点,一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对土壤要求比较小,在吴国所有州郡都可以普及,二是生长期短,由于中南半岛属于热带气候,温度适宜,日照充足,所以占城稻在中南半岛的生长周期只有五十余日。

    荆州和江东可不是热带,所以占城稻的生长期可能会延长,但依然比目前种植的稻种生长周期短。

    况且交州,朱崖(海南),日南郡,九真郡大部分都属于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种植占城稻产量肯定也不低。

    像海南这种地方都可一年三熟,这就是吴国的地理优势,这点必须利用起来。

    只是一年三熟的地区,若只是种植一种农作物,这太伤害土地,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孙亮决定轮换农作物耕种,不能只种占城稻,比如种完占城稻,就种植蔬菜,然后在种甘蔗等等。

    具体怎么轮换种植比较合适,孙亮也不清楚,交给底下人去试验,在古代,我大天朝别的不行,农业可是全世界领先。

    孙亮依稀记得后世一年三熟都是稻米,玉米,和棉花轮番种植,玉米现在还在美洲,华夏还没有,所以玉米就不用想了,那棉花有没有呢?

    孙亮不知道,下令找找呗,万一在中南半岛找到呢?棉花可是冬季取暖的神器,其好处根本不需要多说。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